恺悌君子的解释
形容品德高尚、和蔼可亲的君子。
出处
1.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二年》:“恺悌君子,神所劳矣。”2.
出自《论语·述而》:'子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意为和蔼可亲的君子是百姓的父母。寓意
强调一个人品德的高尚和对人态度的和蔼可亲,体现出一种理想的人格魅力。
列子
1.
老师对学生总是恺悌君子,深受学生爱戴。2.
他待人处事恺悌君子,大家都愿意和他交朋友。3.
作为社区的领导,他以恺悌君子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信任。4.
在家庭聚会上,爷爷总是以恺悌君子的风范调节气氛。5.
这位恺悌君子的医生,总是耐心地倾听病人的诉说。6.
紫英黄萼,照灼丹犀,~,佩服攸宜。 ★唐·萧颖士《菊荣五章》恺悌君子的翻译
德语
ein freundlicher und sanfter Gentleman
日语
優しく穏やかな紳士
法语
un gentleman aimable et doux
英语
a kind and gentle gentleman
恺悌君子的字意分解
kǎi
1:(形声。从心,豈声。本义:欢乐,和乐)。
2:同本义。
3:明。
4:假借为“凯”。军队胜利后所奏之乐。
tì
1:(形声。从心,弟声。本义:敬爱兄长) 同本义。亦泛指敬重长上。
2:和易 。
3:用同“体”。亲近 。
jūn
1:(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3:封建制度的一种尊号,尤指君主国家所封的称号或封号。
4: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5:夫妇之间的尊称。
6:主宰、统治。
zǐ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同本义。
3: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4: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5:子孙。
6: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7: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8:人的通称。
9: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10: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11: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12:地支的第一位。
13: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14: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15:用以纪日。
16: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17:子夜。
18:专指女儿。
19: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20:小。
21:幼小。
22: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23:收养为子。
24:结果实。
25: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26: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27:相当于“虽然”。
28: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29:姓。
zì
1:构词后缀。
2: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3:个别量词后缀。

恺悌君子,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kǎi tì jūn zǐ)。abac式组合,恺悌君子意思是:形容品德高尚、和蔼可亲的君子。 强调一个人品德的高尚和对人态度的和蔼可亲,体现出一种理想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