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非文过 suì fēi wén guò

abac式
拼音suì fēi wén guò
注音ㄙㄨㄟˊㄈㄟㄨㄣˊㄍㄨㄛˋ
繁体遂非文過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遂非文过的解释
形容某人或某事并没有犯错误或过失。强调的是一种无过错的状态,常用于辩解或澄清。
出处

1.

汉荀悦《汉纪·昭帝纪》:“遂非文过,知而不改。”《孟子·公孙丑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2.

出自《论语·卫灵公》中的“遂非文过”,原意为不隐瞒自己的过错,不文过饰非。
寓意
强调无过错的状态,提醒人们要坦诚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列子

1.

他坚持认为自己在项目中的表现遂非文过,团队成员对此表示认同。

2.

小李在比赛中表现出色,教练说他的表现遂非文过。

3.

在家庭聚会上,妈妈说小明的行为遂非文过,大家都笑了。

4.

在朋友聚会上,大家都说小张的厨艺遂非文过。

5.

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中,老师说小红的表现遂非文过。

6.

责贾不能勉其君以迁善改过,而教之以~也。 ★宋朱熹集注

遂非文过的翻译
德语
ohne Fehler oder Fehler
日语
過ちも誤りもなく
法语
sans faute ni erreur
英语
without fault or error
遂非文过的字意分解
suí
1:—如“半身不遂”(bànshēn-bùsuí)(身体一侧发生瘫痪)。
suì
1:(形声。从辵(chuò))。
2:同本义。
3:行,往。
4:称心如意;使得到满足。
5:顺利地完成;成功。
6:通达。
7:生长。
8:决断。
9:坠落,往下沉
10:又如:遂失(坠失;废弛);遂亡(坠亡;废弛)。
11:道路。
12:射者穿的臂衣。
13:田间排水的小沟。
14:《注》:“遂,广深二尺”。又,遂人,周代官名,地官之属。
15:水道。
16:就;于是 。多用于书面语。
17:竟然。
18:表示最后的结果,终于,到底。
19:顺利的。
20:已成,终了。
fēi
1:(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2:同本义。
3:责怪;非难;反对。
4:讨厌。
5:讥刺。
6:(fěi)。诽谤,诋毁。
7:∮秩?非誉(诽谤与赞誉);非而不用(诽谤而不予重用);非世(诋毁世俗);非孝(非难毁诋孝行);非怨(诋毁,怨恨)。
8:躲开。
9:无;没有。
10:不对;错误。
11:相当于“不”、“不是”。
12:不真实。
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7:文献,经典;韵文。
8: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9: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10:法令条文。
11:文教;礼节仪式。
1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3: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14: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15:修饰;文饰。
16:装饰。
17: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18:紊乱的。
19:用于计算纺织物。
20:姓。
guò
1:(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咼(guā)声。本义:走过,经过)。
2:同本义。
3:超出,胜过。
4:过去(过后)。
5:给予;递给。
6:渡过。
7:转移;过渡。
8:度过;过活。
9: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10:交往,相处。
11:错,犯错误。
12:怪罪,责难。
13:继入、赘入或嫁人。
14:传递。
15: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错误。
16:灾殃。
17:过分;过于;太甚。
guō
1: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2:姓,过国之后。

遂非文过,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suì fēi wén guò)。abac式组合,遂非文过意思是:形容某人或某事并没有犯错误或过失。强调的是一种无过错的状态,常用于辩解或澄清。 强调无过错的状态,提醒人们要坦诚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