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众不同的解释
形容与众不同,特立独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出处
1.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十分快疾,把个金星撇在脑后,先至南天门外。”2.
出自《论语·子张》:'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后人引申为与众不同。寓意
鼓励人们保持个性,不随波逐流,追求独特性和创新。
列子
1.
他在设计作品中总能体现出比众不同的创意。2.
她的着装风格总是比众不同,引领时尚潮流。3.
他的思维方式比众不同,常常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4.
这个小镇的建筑风格比众不同,吸引了大量游客。5.
他的音乐作品比众不同,深受年轻人的喜爱。6.
这件作品构思独树一帜、~。比众不同的翻译
德语
aus der Menge herausstechen
日语
群を抜いている
法语
se démarquer de la foule
英语
stand out from the crowd
比众不同的字意分解
bǐ
1:(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2:同本义。
3:连接,接近。
4:比较;考校,核对。
5:及,等到。
6:勾结;偏爱。
7:等同。
8:具备。
9: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10:接近;亲近。
11:密(与“稀”、“疏”相对)。
12:和谐。
13:皆,都,同等地。
14:连续,频频。
15:近来。
16:比起。
17:为;替。
18:及,等到。
19:姓。
zhòng
1:(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同本义。
3:又。
4:又。
5:指诸事,万事。
6:指百官;群臣。
7: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8: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9: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10:众多,与“寡”、“少”相对。
11:又。
12:又。
13:广泛;普遍。
14: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tóng
1:(会意。从冃,从口。冃(mào),重复。本义:聚集)。
2:同本义。
3: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4:参与;一起干某事。
5:共,共一个。
6:齐一;统一。
7:共同。到一处。
8: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9: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10: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11:引进共同行动者 。
12:给,为。
13:和,表示并列关系 。
14:姓。
tòng
1:——见“胡同”hútòng。

比众不同,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ǐ zhòng bù tóng)。abac式组合,比众不同意思是:形容与众不同,特立独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鼓励人们保持个性,不随波逐流,追求独特性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