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不容诛 zuì bù róng zhū

abcd式
拼音zuì bù róng zhū
注音ㄗㄨㄟˋㄅㄨˋㄖㄨㄥˊㄓㄨ
繁体辠不容誅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 无罪
  • 罪轻
  • 罪不至死
罪不容诛的解释
罪恶大得无法用诛杀来惩罚,形容罪行极其严重。
出处

1.

《汉书·游侠传序》:“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诛矣。”

2.

《史记·魏世家》:'罪重不容诛,国人皆曰,罪重不容诛。'
寓意
强调罪行的严重性,提醒人们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列子

1.

这个罪犯的所作所为真是罪不容诛。

2.

他犯下的罪行,简直是罪不容诛。

3.

听到他罪不容诛的恶行,大家都感到震惊。

4.

罪不容诛的罪犯,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5.

即使是罪不容诛的罪行,也要通过法律程序来处理。

6.

这厮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

罪不容诛的翻译
德语
unverzeihliches Verbrechen
日语
罪は許されない
法语
crime impardonnable
英语
crime is unpardonable
罪不容诛的字意分解
zuì
1:(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2:同本义。
3:罪人。
4:过失;错误。
5:刑罚。
6:捕鱼竹网。
7:归罪于。
8:惩罚;治罪。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róng
1:(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gǔ)。”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2:同本义。
3:宽容。
4:允许,许可。
5:收留。
6:应当。
7:等待,待。
8:需要。
9:假借为“用”。使用。
10:仪容;容貌,容颜(容貌神色)。
11:模式,样式。
12:法则,规律。
13:礼仪;礼法。
14:一种佩饰用的刀。
15:古州名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邻接广东省。汉属合浦县,晋初置荡昌县,属合浦郡,梁改为阴石县,并置阴石郡,陈改为奉化县,隋改为普宁县,宋为容州,元为容州路,后降为州,明改为容县,属梧州府。
16:常绿乔木。
17:适宜,合宜。
18:表示反问。难道;岂。
19:姓。
zhū
1:(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2:同本义。
3:杀戮。夺去生命。
4:又。
5:治罪,惩罚。
6:又。
7:又。
8:要求;索取。
9:讨伐。
10:铲除。
11:记述。

罪不容诛,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uì bù róng zhū)。abcd式组合,罪不容诛意思是:罪恶大得无法用诛杀来惩罚,形容罪行极其严重。 强调罪行的严重性,提醒人们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