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君的解释
中书君是指中书省的官员,负责草拟和发布皇帝的诏令,职位较高,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力。
出处
1.
宋·苏轼《自笑》:“醉笔得天全,宛宛天投霓。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2.
出自唐代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中的“中书君相势绝伦”。寓意
反映古代官僚制度中中书省的重要职能和地位。
列子
1.
历史课上,老师讲到唐朝的政治制度时,提到了中书君的重要性。2.
在研究古代官制的过程中,小明了解到中书君是中书省的核心官员。3.
小说中,主人公通过努力考中进士,最终成为了中书君。4.
在博物馆的展览中,有一幅描绘中书君处理政务的古代画作。5.
同学们在讨论历史剧时,提到中书君在剧中扮演了关键角色。6.
管城子、~,悉为笔号;石虚中、即墨侯,皆为砚称。(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器用》)中书君的翻译
德语
Kanzler des Sekretariats
日语
中書君
法语
Chancelier du Secrétariat
英语
Chancellor of the Secretariat
中书君的字意分解
zhōng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2:同本义。
3:又。
4:内,里面。与“外”相对。
5:半;中途;半中腰。
6:方位名。泛指一个地区内或一个时期内,中间;居中。
7: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
8:内心。
9:内脏。
10:中介人。
11:中等。
12:容易。
13:合适,适当。
14:不偏不倚,正。
15:忠诚。
16:姓。
zhòng
1: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2:受到;遭到。
3:造谣;中伤。
4:合于;符合。
5:考取;录取。
6:得到。
7:满,充满。
8:位居第二的。
shū
1:(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同本义。
3:画。
4: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5:信件,信函。
6:奏章;文书,文件。
7:书法。
8:《尚书》的简称。
9:文字。
10: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1: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12:古代皇帝的诏书。
13:姓。
jūn
1:(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3:封建制度的一种尊号,尤指君主国家所封的称号或封号。
4: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5:夫妇之间的尊称。
6:主宰、统治。

中书君,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zhōng shū jūn)。abac式组合,中书君意思是:中书君是指中书省的官员,负责草拟和发布皇帝的诏令,职位较高,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力。 反映古代官僚制度中中书省的重要职能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