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伏无地的解释
形容走投无路、穷途末路的状态,强调无处可逃、无地自容的窘境。
出处
1.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蹊路断绝,走伏无地。”2.
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走伏无地,寸步难行。'寓意
提醒人们在困境中要保持冷静,寻找出路,不要轻言放弃。
列子
1.
小偷被发现后,走伏无地,只能束手就擒。2.
他在商场上失利后,走伏无地,不得不宣告破产。3.
犯了大错的员工,走伏无地,只能低头认错。4.
在比赛中屡次失误的运动员,走伏无地,只能接受失败。5.
被揭穿谎言后,他走伏无地,只能选择坦白。走伏无地的翻译
德语
am Ende seiner Kräfte
日语
行き詰まる
法语
au bout du rouleau
英语
at the end of one's rope
走伏无地的字意分解
zǒu
1:(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2:同本义。
3:逃跑。
4:往。奔向某地。
5:泄漏。
6:丧失,失去。
7:泛指兽类。
8:车轮。
9:仆人,有时含蔑称意。
fú
1:(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2:同本义。
3: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
4:潜藏;埋伏。
5:屈服,顺从。承认罪行或失败。
6:佩服,信服。
7:从事。
8:保持。
9:伏天;伏日。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相当于阳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
10:电势差和电压单位“伏特”的简称。
11:居处。
mó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wú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de
1: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dì
1:(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同本义,与“天”相对。
3:地面;陆地。
4:土地;田地。
5:领土,属地;地区 。
6:地方;场所。
7:路程;面积。
8: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走伏无地,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ǒu fú wú dì)。abcd式组合,走伏无地意思是:形容走投无路、穷途末路的状态,强调无处可逃、无地自容的窘境。 提醒人们在困境中要保持冷静,寻找出路,不要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