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呆子 shū dāi zi

abac式
拼音shū dāi zi
注音ㄕㄨㄉㄞㄗˋ
繁体書獃子
感情贬义
近义词
  • 两耳不闻窗外事
  • 书虫
  • 书痴
反义词
书呆子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因为过分专注于书本知识而缺乏生活常识或社交能力的人,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出处

1.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0回:“老夫素日常听人说,读书人每每读到后来入了魔境,要变成‘书呆子’。”

2.

现代口语,具体出处不详。
寓意
提醒人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交能力和生活常识的培养。
列子

1.

小王虽然成绩优秀,但因为是个书呆子,常常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

2.

他是个典型的书呆子,整天埋头读书,对外界的事情一无所知。

3.

在聚会上,大家发现小李是个书呆子,只会谈论学术问题。

4.

虽然他是班里的学霸,但因为是书呆子,班里很多活动他都不参加。

5.

书呆子的他,竟然不知道现在流行什么音乐。

6.

科甲出身的,总不免~的味道。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

书呆子的翻译
德语
Bücherwurm
日语
本の虫
法语
rat de bibliothèque
英语
bookworm
书呆子的字意分解
shū
1:(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同本义。
3:画。
4: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5:信件,信函。
6:奏章;文书,文件。
7:书法。
8:《尚书》的简称。
9:文字。
10: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1: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12:古代皇帝的诏书。
13:姓。
dāi
1:痴;傻。
2:暂时住在。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同本义。
3: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4: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5:子孙。
6: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7: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8:人的通称。
9: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10: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11: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12:地支的第一位。
13: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14: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15:用以纪日。
16: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17:子夜。
18:专指女儿。
19: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20:小。
21:幼小。
22: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23:收养为子。
24:结果实。
25: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26: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27:相当于“虽然”。
28: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29:姓。
1:构词后缀。
2: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3:个别量词后缀。

书呆子,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shū dāi zi)。abac式组合,书呆子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因为过分专注于书本知识而缺乏生活常识或社交能力的人,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提醒人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交能力和生活常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