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滋事 jù zhòng zī shì

abcd式
拼音jù zhòng zī shì
注音ㄐㄩˋㄓㄨㄥˋㄗㄕˋ
繁体聚衆滋事
感情贬义
近义词
  • 闹事
  • 扰乱秩序
  • 煽动闹事
反义词
  • 维护秩序
  • 守法
  • 和平示威
聚众滋事的解释
指聚集人群进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通常带有不良动机。
出处

1.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我生平最恨的就是这班刁民!动不动聚众滋事,挟制官长!”

2.

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法律用语。
寓意
提醒人们要遵守社会秩序,避免因个人行为影响他人。
列子

1.

几个年轻人因为一些小事在街头聚众滋事,影响了交通秩序。

2.

小区里有人因为物业管理问题聚众滋事,引起了居民的不满。

3.

商场促销活动期间,一些人趁机聚众滋事,导致秩序混乱。

4.

学校门口的学生因为考试成绩聚众滋事,家长们感到非常担忧。

5.

在公园里,一些人在节假日聚众滋事,破坏了游客的出行体验。

6.

他们爱聚众滋事,影响极坏。

聚众滋事的翻译
德语
Unruhen verursachen
日语
騒ぎを起こす
法语
causer un trouble
英语
cause a disturbance
聚众滋事的字意分解
1:(形声。小篆,下面是三个人,表示人多;上面的“取”,作声符。本义:村落)。
2:同本义。
3:众;集团;一伙。
4:地名 。在今山西省绛县东南。
5:会合;聚集。
6:积蓄,累积。
7:征集。
8:使民众聚居。
zhòng
1:(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同本义。
3:又。
4:又。
5:指诸事,万事。
6:指百官;群臣。
7: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8: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9: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10:众多,与“寡”、“少”相对。
11:又。
12:又。
13:广泛;普遍。
14:姓。
1:滋水。
2:一名兹水,今名磁河。源出河北省阜平县西部南坨山东,今为潴龙河支流。
3:浆,液汁。
4:滋味。
5:滋生;繁殖。
6:栽种。
7:增长 (今国之疵,民之病,有滋而无损焉,乌所谓言之效邪?)——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二》。
8:更加,愈益 ——表示程度。
9:脏污,污浊。
shì
1:(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同本义。
3: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4:职业。
5:事情。
6:事业。
7:事故,事件。
8:典故;故事。
9:情况,情形。
10:侍奉;供奉。
11:做,从事。
12:使用;役使。
13:奉行。
14:治理;办理。
15:任用。
16:件;副。

聚众滋事,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ù zhòng zī shì)。abcd式组合,聚众滋事意思是:指聚集人群进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通常带有不良动机。 提醒人们要遵守社会秩序,避免因个人行为影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