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索敲诈 lè suǒ qiāo zhà

abac式
拼音lè suǒ qiāo zhà
注音ㄌㄜˋㄙㄨㄛˇㄑㄧㄠㄓㄚˋ
繁体勒索敲詐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勒索敲诈的解释
勒索是指用威胁或暴力手段强迫他人交出财物或满足某种要求;敲诈是指以要挟、欺诈等非法手段获取财物或利益。两者都属于违法行为。
出处

1.

徐朔方《校注·前言》:“当时捐税重重,而且还派了许多宦官为专使到全国各地去开矿,勒索敲诈,胡作非为。”

2.

《汉书·王莽传》:'乃出令曰:“敢有盗窃者,首匿不举者,赀没入官。”于是群盗并起,吏不能禁。'虽然原文中未直接提及勒索敲诈,但其中涉及的强迫和欺诈行为与该成语的含义相关。
寓意
警示人们要远离非法手段,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
列子

1.

小明被同学勒索敲诈,要求交出零花钱,否则就散布谣言

2.

小丽在网上购物时遭遇勒索敲诈,对方威胁要泄露她的个人信息

3.

小刚因不堪忍受同学的勒索敲诈,向老师求助

4.

小红在街头被流氓勒索敲诈,要求她交出手机

5.

小伟在游戏中被其他玩家勒索敲诈,要求他支付虚拟货币

勒索敲诈的翻译
德语
Erpressung und Nötigung
日语
恐喝と脅迫
法语
extorsion et chantage
英语
extortion and blackmail
勒索敲诈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革,力声。从“革”,表示与皮革有关。本义:套在马头上带嚼子的笼头)。
2:同本义。
3:对数能量损失,中子能量损失的一种量度,等于中子初始能量与在慢化过程中任一点上能量之比的自然对数值。
4:勒克司的简称(照度单位)。
5:约束;收紧缰绳以止住马骡等或使马转身。
6:统率。
7:割,划。
8:姓。
lēi
1:
lei
1:
suǒ
1:(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2:同本义 。后泛指各种绳索。
3:法度。
4:中国古地名 。故地在今河南荥阳县。秦末刘邦与项羽战于京、索之间的索,即此地。
5:索县 。中国汉代建立的县,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属武陵郡,顺帝时更名汉寿。今为湖南汉寿县。
6:搜索。
7:寻求;探索。
8:挑选。
9:求取,讨取。
10:须,应,得。
11:捻绳使紧。
12:独自,孤单。
13:涕泪流出貌。
14:索性;干脆。
15:尽;空。
16:古时民间计量单位,十丈为一索。
qiāo
1:(形声。从攴,高声。攴,pū,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
2:同本义。
3:短杖式的刑具。
zhà
1:(形声。从言,乍声。从言,说明与言论有关。本义:欺骗)。
2:同本义。
3:假装;冒充。
4:用语言试探,诱使对方露真情。
5:体面;俊俏。
6:矜夸;神气。
7:不诚实;虚伪。

勒索敲诈,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lè suǒ qiāo zhà)。abac式组合,勒索敲诈意思是:勒索是指用威胁或暴力手段强迫他人交出财物或满足某种要求;敲诈是指以要挟、欺诈等非法手段获取财物或利益。两者都属于违法行为。 警示人们要远离非法手段,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