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手而降 gǒng shǒu ér jiàng

abac式
拼音gǒng shǒu ér jiàng
注音ㄍㄨㄥˇㄕㄡˇㄦˊㄐㄧㄤˋ
繁体拱手而降
感情中性
近义词
  • 缴械投降
  • 举手投降
  • 俯首称臣
反义词
拱手而降的解释
形容主动投降、认输的姿态。拱手是古代表示敬意或投降的礼节,降指投降。
出处

1.

元·无名氏《聚兽牌》第一折:“斩汉将汤浇瑞雪,放心杀敌兵拱手而降。”

2.

《三国志·魏书·张既传》:'既将兵拒之,贼乃拱手而降。'
寓意
表达一种认输或投降的姿态,强调主动放弃抵抗。
列子

1.

比赛输了,小明拱手而降,承认对方的实力。

2.

在棋局中,面对对手的强势进攻,小李拱手而降。

3.

游戏中,小张被对手包围,只好拱手而降。

4.

辩论赛上,小王被对方的论据说服,只能拱手而降。

5.

在模拟战争游戏中,小刘的队伍被包围,不得不拱手而降。

6.

正遇他两个,略施了些武艺,他俩~。 ★元·无名氏《紫泥宣》第四折

拱手而降的翻译
德语
mit gefalteten Händen kapitulieren
日语
両手を拱して降伏する
法语
se rendre les mains jointes
英语
surrender with hands folded
拱手而降的字意分解
gǒng
1:(形声。从手,共声。本义:抱拳,敛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
2:同本义。
3:围绕,环绕。
4:肢体弯曲成弧形。
5:用粗嘴脸向上或向前顶掀。
6:两手合围,常用来表达树木的粗细。
7:大璧。
shǒu
1:(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同本义。
3: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4:笔迹。
5:手艺;本领。
6:亲自,亲手。
7:拿着,执持。
8:用手击杀。
9:取。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jiàng
1:(会意)。
2:同本义,与“陟”相对。
3:贬抑;降低。
4:下落,落下。从高往低掉。
5:诞生;降生。
6:赐给;给予。
xiáng
1:投降。
2:降服,使驯服。
3:欢悦,快乐。
4:详细。

拱手而降,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gǒng shǒu ér jiàng)。abac式组合,拱手而降意思是:形容主动投降、认输的姿态。拱手是古代表示敬意或投降的礼节,降指投降。 表达一种认输或投降的姿态,强调主动放弃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