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耳俯首 tiē ěr fǔ shǒu

abac式
拼音tiē ěr fǔ shǒu
注音ㄊㄧㄝˋㄦˇㄈㄨˇㄕㄡˇ
繁体帖耳頫首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帖耳俯首的解释
形容恭顺、驯服、听命于人的样子,含有贬义。
出处

1.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遂自刎。汉兵争先赴之,而皆帖耳俯首,不敢仰视。'
寓意
提醒人们不要失去自尊和独立性,警惕盲目服从。
列子

1.

面对老板的严厉批评,小李只能帖耳俯首,不敢反驳。

2.

在家中,小明总是帖耳俯首地听从父母的安排。

3.

面对老师的质问,学生们只能帖耳俯首,不敢吭声。

4.

在比赛中输给对手后,队员们帖耳俯首地接受教练的批评。

5.

面对强势的对手,小王只能帖耳俯首,承认自己的错误。

帖耳俯首的翻译
德语
demütig den Kopf beugen
日语
頭を垂れて従う
法语
s'incliner humblement
英语
bow and scrape
帖耳俯首的字意分解
tiē
1:帖服。对约束、控制或权威命令顺从的。
2:安定。
3:安静。
4:粘。同“贴”。
5:紧挨着。
6:砌垒。
7:添补,增添 。
8:典押。
tiě
1:官府文书,公文。
2:证券;单据;凭证。
3:写有简短文字的柬帖 。
4:书面的或印刷的通告或公告 。
5:科举时代明经科的考试名目。
6:箭靶。
7:旧时妇女置放缝纫用品的器物。
8:标签。
9: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
tiè
1:(形声。从巾,占声。本义:古代字写在布帛上叫帖)。
2:写在帛上的书签。
3:名册,名簿。
4:铭功纪事的石刻称“碑”,书疏称“帖” 。
5:又指石刻、木刻的拓本,书画的摹临范本 。
6:对联;联语。
ěr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同本义。
3: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4: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5:退后,居次。
6: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7: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8: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1:(会意。从页(xié),表示与头有关,从逃省。取低头逃跑意。现在简化为“从人府声”的形声字。本义:低头)。
2:同本义。
3:弯腰屈身。
4:在蛰伏的状态中的越冬。
5:上对下行动的敬辞。
shǒu
1:(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2:同本义。
3:首领,团体的领导人。
4:开端;开头;前端。
5:要领。
6:剑柄上的环。
7:位次。方;面。
8:第一。
9:形容迟疑不决。
10:告发。
11:自首,犯人自己到有关部门去交代罪行。
12:头向着。
13:向着…出发。
14:屈服;服罪。
15:标明;显示。
16:最早;首先。

帖耳俯首,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tiē ěr fǔ shǒu)。abac式组合,帖耳俯首意思是:形容恭顺、驯服、听命于人的样子,含有贬义。 提醒人们不要失去自尊和独立性,警惕盲目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