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于涂炭的解释
形容人民生活在极端困苦和灾难之中,常用来描述社会动荡或战争带来的苦难。
出处
1.
《孟子·公孙丑上》:“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2.
出自《诗经·小雅·正月》中的'民今方殞,曷瘳以愒?',后演变为'坐于涂炭',用来形容人民的苦难。寓意
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底层的苦难,呼吁帮助和改善。
列子
1.
战争爆发后,当地居民坐于涂炭,生活极度艰难。2.
天灾过后,村民们坐于涂炭,急需外界的援助。3.
经济危机导致许多家庭坐于涂炭,失业率大幅上升。4.
动乱期间,城市中的许多人坐于涂炭,无家可归。5.
疫情期间,部分地区的居民坐于涂炭,生活物资匮乏。坐于涂炭的翻译
德语
in einer verzweifelten Lage
日语
窮地に陥る
法语
dans une situation désespérée
英语
in dire straits
坐于涂炭的字意分解
zuò
1:(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2:同本义。
3:现代在椅、凳出现后,凡将臀部置于椅、凳以支持身体的重量者皆为坐。
4:引申为就坐,就任,包含“主持”、“掌管”的意思。
5:定罪,由…而获罪。
6:因…犯罪,触犯法律。
7:居留,停留。
8:守,防守。
9:坐儿,坐位。后来写作“座”。
10:因为;由于。
yú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7: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8: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9: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10:
11:姓。
tú
1:(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2:同本义。
3: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
4:洞涡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县境。
5:道路。也作“途”。
6:十二月。古月名。
7:“塗”的简化字。
8:泥,泥巴。
9:道路。
10:引申指途径;门路。
11:涂抹;粉刷物品。
tàn
1:(形声。从火,岸省声。本义:木炭)。
2:同本义。
3:火。比喻灾难;困苦。
4:姓。

坐于涂炭,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uò yú tú tàn)。abcd式组合,坐于涂炭意思是:形容人民生活在极端困苦和灾难之中,常用来描述社会动荡或战争带来的苦难。 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底层的苦难,呼吁帮助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