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笔成章 yuán bǐ chéng zhāng

abcd式
拼音yuán bǐ chéng zhāng
注音ㄩㄢˊㄅㄧˇㄔㄥˊㄓㄤ
繁体援筆成章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 文思枯竭
  • 拙于文辞
  • 无从下笔
援笔成章的解释
形容文思泉涌,提笔就能写出好文章。比喻写作能力强,文思敏捷。
出处

1.

唐·蒋防《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援笔成章。”

2.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盖神思之谓也,文之英也,波澜之动,抑扬之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与道交,斯成文章,援笔而成章者,盖有神矣。'
寓意
强调写作能力和文思敏捷的重要性,鼓励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列子

1.

在作文比赛中,小李援笔成章,赢得了第一名。

2.

每次写日记,小王都能援笔成章,记录下每天的生活。

3.

老师鼓励学生们多读书,以期将来能援笔成章。

4.

在诗歌朗诵会上,诗人援笔成章,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5.

小明在写作课上,援笔成章,写出了一篇精彩的短文。

援笔成章的翻译
德语
mühelos schreiben
日语
筆を執って章を作る
法语
écrire sans effort
英语
write effortlessly
援笔成章的字意分解
yuán
1:(形声。从手,爰(yuán)声。本义:拉,引)。
2:同本义。
3:攀援。
4:擢拔,引进推荐。
5:引用。
6:拯救,相救。
7:助,救助。
8:篱笆。
1:(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同本义。
3:笔法。曲笔,伏笔。
4:书写;记载。
5: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ché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同本义。
3:变成;成为。
4:形成。
5: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6:树立。
7:平定;讲和。
8:成功。
zhāng
1:(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2:同本义。今称“乐章”。
3:棵;根。
4:在绘画或刺绣上,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
5:红白相间的丝织品。
6:文章。诗歌的段落。亦指文章的段或篇。
7:法规;规章。
8:法律条目。
9:印章。
10:标记;徽章。
11:指旌旗。
12:奏章,臣下呈给皇上的书面报告。
13:大木材。
14:彰明,明显,显著。
15:条理化。
16:显示;表明。
17:彰明,表彰。
18:上奏章告发。
19:姓。

援笔成章,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uán bǐ chéng zhāng)。abcd式组合,援笔成章意思是:形容文思泉涌,提笔就能写出好文章。比喻写作能力强,文思敏捷。 强调写作能力和文思敏捷的重要性,鼓励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