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刊之论的解释
指非常精辟、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极有价值,不容更改。
出处
1.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2.
《汉书·艺文志》:'不刊之书',后引申为不刊之论。寓意
强调言论或文章的价值和不可更改性,体现对智慧和真理的尊重。
列子
1.
他的演讲被称为不刊之论,许多人受益匪浅。2.
这篇文章的见解深刻,堪称不刊之论。3.
老师的建议被大家视为不刊之论,值得认真思考。4.
在讨论中,他提出的观点被公认为不刊之论。5.
这本书中的理论被誉为不刊之论,对后来的研究有很大影响。6.
这可以说是~,我有同感。 ★孙犁《万国儒小引》不刊之论的翻译
德语
eine unveränderliche Wahrheit
日语
不刊の論
法语
une vérité inaltérable
英语
an unalterable truth
不刊之论的字意分解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kān
1:(形声。从刀,干声。本义:砍,砍削)。
2:同本义。
3:删除。
4:刻;雕刻。
5: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lún
1:《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lùn
1:(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3:思;思考。
4:衡量;评定。
5:评论;辩析。
6:又。
7:判罪;判决。
8:考虑;顾及。
9:较量。
10:控告,举报。
11:凭借。
12:说;陈述。
13:又。
14:研究。
15: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16:选择。
17:治理。
18:主张;学说。
19:议论文。
20:伦理。
21:姓。

不刊之论,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kān zhī lùn)。abcd式组合,不刊之论意思是:指非常精辟、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极有价值,不容更改。 强调言论或文章的价值和不可更改性,体现对智慧和真理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