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余的解释
形容国家灭亡后的残余或遗留。常用来比喻某一事物或组织在衰败后的残存状态。
出处
1.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2.
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亡国之余,君何辱焉?'寓意
提醒人们要珍惜和维护现有的事物,防止衰败和灭亡。
列子
1.
老王家的古董店只剩下一些亡国之余的旧物,陈列在角落里无人问津。2.
那家曾经辉煌的企业如今只剩下亡国之余的几件设备,令人唏嘘。3.
这座古城经过战火洗礼,只剩下亡国之余的几座残垣断壁。4.
这本小说描写了一个家族从兴盛到亡国之余的悲惨命运。5.
博物馆里展示的都是亡国之余的文物,让人感慨历史的沧桑。6.
明公以~,处群雄角力之秋,继两世拭逆之后,即效法周公,卑躬下士,犹恐士之不至。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亡国之余的翻译
德语
Überreste eines gefallenen Königreichs
日语
亡国の残滓
法语
vestiges d'un royaume déchu
英语
remnants of a fallen kingdom
亡国之余的字意分解
wáng
1:(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yǐn)隐蔽。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本义:逃离,出走)。
2:同本义。
3:死。
4:丢失;丧失。
5:灭亡。
6:外出;出门。
7:沉迷于宴饮。
8:
9:过去。
wú
1:古同“无”。
2:没有。
3:副词,通“毋”可译为“不”、“不要”等,表示否定。
guó
1:(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3: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4:国家。
5:古代王、侯的封地。
6:部落。
7:地方。
8:家乡。
9: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yú
1:(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2:饱足。足食得饱。
3:剩下;剩余。
4:剩下的,多余的。
5:残留的;遗留的。
6:次要的。
7:不尽,无穷。
8:其余,其他,以外。
9: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10:闲暇。
11: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
12:又。
13:又。
14:农历四月的别称。
15:“余”的简化字 “余”。
16:姓。

亡国之余,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wáng guó zhī yú)。abcd式组合,亡国之余意思是:形容国家灭亡后的残余或遗留。常用来比喻某一事物或组织在衰败后的残存状态。 提醒人们要珍惜和维护现有的事物,防止衰败和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