忤逆不孝 wǔ nì bù xiào

abac式
拼音wǔ nì bù xiào
注音ㄨˇㄋㄧˋㄅㄨˋㄒㄧㄠˋ
繁体忤逆不孝
感情贬义
近义词
  • 不孝有三
  • 忤逆
  • 逆子
反义词
  • 孝顺
  • 孝敬
  • 敬老
忤逆不孝的解释
形容子女对父母不孝顺,甚至违抗父母的行为,通常用来批评这种不孝顺的行为。
出处

1.

老舍《二马》第四段:“谁叫上鬼子国来呢!在鬼子国没地方去告忤逆不孝!忍着吧!”

2.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后人引申为忤逆不孝。
寓意
强调子女应尊敬和孝顺父母,反对不孝顺的行为。
列子

1.

他因为忤逆不孝被家人批评。

2.

小明忤逆不孝的行为让父母很伤心。

3.

即使他有才华,忤逆不孝的表现仍然让人失望。

4.

她因为忤逆不孝被亲戚们疏远。

5.

忤逆不孝的儿子最终悔恨不已。

6.

他生了一个~的儿子。

忤逆不孝的翻译
德语
ungehorsam und undankbar
日语
逆らって不孝
法语
désobéissant et irrespectueux
英语
disobedient and unfilial
忤逆不孝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心,午声。本义:抵触,不顺从)。
2:同本义。
3:触动。
4:交错。
1:(形声。从辵(chuò),屰(nì)声。本义:迎,迎接,迎着)。
2:同本义。
3:迎击;迎战。
4:倒;反;向相反方向活动。
5:抵触;不顺;违背。
6:颠倒。
7:叛乱,谋反。
8:抗拒。
9:预测;揣度。
10:事前,预先。
11:叛逆。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xiào
1:(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2:同本义。
3:祭,祭祀 。向神或祖先供财物以示感激。
4:能继先人之志。
5:居丧。
6:丧服,孝服 。象征悲恸的白色稀纱衣服(尤指中国)或黑色服装、黑纱或黑色标志(尤指西方各民族)。
7:又指办丧事仪式。
8:居丧的人。
9:姓。

忤逆不孝,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ǔ nì bù xiào)。abac式组合,忤逆不孝意思是:形容子女对父母不孝顺,甚至违抗父母的行为,通常用来批评这种不孝顺的行为。 强调子女应尊敬和孝顺父母,反对不孝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