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不息的解释
形容勤奋努力,不停息地追求和学习。
出处
1.
郭沫若《题画记》:“像他这样孜孜不息、力求精进的人,既成者业已大有可砚,将来的成就更是未可限量的。”2.
出自《论语·泰伯篇》,原文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后人用'孜孜不息'来形容勤奋不懈的精神。寓意
强调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懈追求的精神,鼓励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勤奋。
列子
1.
他孜孜不息地学习,终于考上了心仪的大学。2.
科学家们孜孜不息地研究,推动了科技的进步。3.
她孜孜不息地练习舞蹈,终于在比赛中获得了奖项。4.
为了实现梦想,他孜孜不息地工作,最终取得了成功。5.
老人孜孜不息地阅读,保持了旺盛的求知欲。孜孜不息的翻译
德语
fleißig und unermüdlich
日语
孜々として止まない
法语
diligent et inlassable
英语
diligent and unremitting
孜孜不息的字意分解
zī
1:(形声。从攴(pū),子声。攴,击打。不断敲击自己,才能努力不懈,故从攴。本义:双音词“孜孜”,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2:同本义。常叠用。亦作孳孳。
3:高兴的样子。
zī
1:(形声。从攴(pū),子声。攴,击打。不断敲击自己,才能努力不懈,故从攴。本义:双音词“孜孜”,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2:同本义。常叠用。亦作孳孳。
3:高兴的样子。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xī
1:(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2:同本义。
3:叹气。
4:停止,停息。
5:休息。
6:滋息;生长。
7:平息。
8:消除。
9:熄灭;消失。
10: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11:利息,利钱。
12:消息。
13:亲生子女。
14:春秋时诸侯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
15:姓。

孜孜不息,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zī zī bù xī)。abac式组合,孜孜不息意思是:形容勤奋努力,不停息地追求和学习。 强调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懈追求的精神,鼓励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