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尸马革 guǒ shī mǎ gé

abcd式
拼音guǒ shī mǎ gé
注音ㄍㄨㄛˇㄕㄇㄚˇㄍㄜˊ
繁体裹尸馬革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裹尸马革的解释
形容战士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即使牺牲也愿用马革裹尸,表达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
出处

1.

《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2.

《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寓意
表达一种无畏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勇敢无畏。
列子

1.

在历史课上,老师讲到古代将士的英勇事迹时,提到了裹尸马革的精神。

2.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保持着裹尸马革的决心,令人敬佩。

3.

小说中的主角为了保护村民,不惜以身犯险,体现了裹尸马革的勇气。

4.

在纪念抗战英雄的活动中,人们缅怀那些裹尸马革的烈士。

5.

听到战友牺牲的消息,他心中充满了对裹尸马革精神的崇敬。

6.

男儿坠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 ★宋·陆游《陇头水》

裹尸马革的翻译
德语
in Pferdehaut gewickelt
日语
馬革にくるまれる
法语
enveloppé dans du cuir de cheval
英语
wrapped in horsehide
裹尸马革的字意分解
guǒ
1:(形声。从衣,果声。本义:包,缠)。
2:同本义。
3:携带。
4:停止。
shī
1:(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2:同本义。
3:神主牌,以木为之。
4:陈尸示众,陈列。
5:立神像或神主。
6:担任;承担。
7:执掌,主持。
8:在其位而无所作为。
9:列阵。
10:尸体。
11:姓。
1:(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3:“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4:驾着马。
5:姓。
1:(象形。金文字形,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革”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革”的字多与皮革有关。本义:去毛的兽皮)。
2:同本义。皮的总称。
3:用革制成的甲胄。
4:车前的饰物。
5:(lè)。马络头。有嚼口的叫勒,没有的叫羁。
6:变革,更改。
7:免除或丢掉。
8:姓。
1:

裹尸马革,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guǒ shī mǎ gé)。abcd式组合,裹尸马革意思是:形容战士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即使牺牲也愿用马革裹尸,表达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 表达一种无畏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勇敢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