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不择言 kǒu bù zé yán

abcd式
拼音kǒu bù zé yán
注音ㄎㄡˇㄅㄨˋㄗㄜˊㄧㄢˊ
繁体口不擇言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口不择言的解释
形容说话不加选择,随口乱说,常用来指说话不负责任或出言不逊。
出处

1.

《北史·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2.

《论语·季氏》:'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其中'循循然善诱人'与'博我以文'等语境体现了言谈的慎重,反映出'口不择言'的反面。
寓意
提醒人们在言谈中要谨慎,避免因言语不当而伤害他人或造成不良后果。
列子

1.

小明因为口不择言,得罪了很多朋友。

2.

他一生气就口不择言,说了很多难听的话。

3.

在讨论会上,他口不择言,引起了大家的不满。

4.

因为口不择言,她失去了很多合作的机会。

5.

他口不择言,常常让家人感到尴尬。

6.

周近他居然这样~,他怎么能这样说! ★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

口不择言的翻译
德语
ohne nachzudenken sprechen
日语
口から出まかせ
法语
parler sans réfléchir
英语
speak without thinking
口不择言的字意分解
kǒ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3:出入通过的地方。
4:又。
5:又。
6:口才。
7: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8: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形声。从手,睪(yì)声。本义:选取,挑选)。
2:同本义。
3:捉。
4:(dù)。败坏;不合法度。
5:挑剔。
6:区别。
zhái
1:挑拣,用于口语。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口不择言,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kǒu bù zé yán)。abcd式组合,口不择言意思是:形容说话不加选择,随口乱说,常用来指说话不负责任或出言不逊。 提醒人们在言谈中要谨慎,避免因言语不当而伤害他人或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