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渴之梅 zhǐ kě zhī méi

abac式
拼音zhǐ kě zhī méi
注音ㄓˇㄎㄜˇㄓㄇㄟˊ
繁体止渴之榤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止渴之梅的解释
比喻用以解渴的梅子,通常用来形容聊以自慰或暂时解渴的事物。
出处

1.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2.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原句为“渴不饮盗泉之水,热不息恶木之荫”,后演变为“止渴之梅”。
寓意
提醒人们不要满足于暂时的安慰,而应寻求长久的解决方案。
列子

1.

考试成绩不理想,他只能用玩游戏来止渴之梅。

2.

失恋的她,常常用购物来作为止渴之梅。

3.

工作压力大,他只能用抽烟来止渴之梅。

4.

经济困难时,朋友的少量资助只能作为止渴之梅。

5.

在炎热的夏天,冰镇饮料只能作为止渴之梅。

6.

邵注四库简明目亦未及见。然其词今皆为王张二刻所有,亦足为~矣。(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七)

止渴之梅的翻译
德语
eine vorübergehende Erleichterung
日语
一時的な救済
法语
un soulagement temporaire
英语
a temporary relief
止渴之梅的字意分解
zhǐ
1:(“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2:停住,中断进程。
3:又。
4:阻止,不让进行。
5:又。
6:居住。
7:停留,逗留。
8:仅;只。
9:又。
10:又。
11: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1:(形声。从水,曷声。本义:水干 )。
2:口渴。
3:比喻迫切。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méi
1:(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2:同本义。
3:梅树 。蔷薇科,落叶乔木,少有灌木。早春开花,后生叶芽。花以白色、淡红色为主。气味清香。核果近球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后一般呈黄色,味极酸。
4:梅树的果实,称酸果,即酸梅子。
5:马鞭。
6:
7:姓。

止渴之梅,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ǐ kě zhī méi)。abac式组合,止渴之梅意思是:比喻用以解渴的梅子,通常用来形容聊以自慰或暂时解渴的事物。 提醒人们不要满足于暂时的安慰,而应寻求长久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