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牛之叹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对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和叹息,常用于表达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出处
1.
《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2.
出自《论语·颜渊》,原文是:'司马牛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寓意
提醒人们要接受现实,学会在命运的安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列子
1.
小明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常常独自一人发出司马牛之叹。2.
听到朋友们都在讨论自己的家庭聚会,小华不禁发出司马牛之叹。3.
看到同学们都找到了好工作,老王不禁发出司马牛之叹。4.
在聚会上,大家都在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李丽不禁发出司马牛之叹。5.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张三不禁发出司马牛之叹。6.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的翻译
德语
Sima Nius Seufzer
日语
司馬牛の嘆息
法语
le soupir de Sima Niu
英语
Sima Niu's sigh
司马牛之叹的字意分解
sī
1:(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2: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3:承担。
4:侦察,观察。
5:官吏;方面之长。
6: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 。唐宋以后,尚书省各部所属有司。现称中央机关部以下一级的行政部门为司。
7:政府执行部门的独立的下属机构。
mǎ
1:(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3:“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4:驾着马。
5:姓。
niú
1:(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3:星名。牛宿的省称。
4: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5: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司马牛之叹,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sī mǎ niú zhī tàn)。abcd式组合,司马牛之叹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对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和叹息,常用于表达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提醒人们要接受现实,学会在命运的安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