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争旦夕 shǐ zhēng dàn xī

abcd式
拼音shǐ zhēng dàn xī
注音ㄕˇㄓㄥˋㄉㄢˋㄒㄧ
繁体史爭旦夕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史争旦夕的解释
形容争斗非常激烈,时间紧迫,争分夺秒。
出处

1.

明·徐复祚《投梭记·却说》:“今朝宠命来首锡,掌枢衡只争旦夕。”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句为“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后演变为“史争旦夕”以形容争斗之急迫。
寓意
强调在紧迫时间内争斗的激烈程度,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争取。
列子

1.

两个团队在比赛中史争旦夕,争取每一分的优势。

2.

为了赶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项目,大家史争旦夕地工作。

3.

在最后的几分钟里,运动员们史争旦夕地冲向终点。

4.

为了抢救病人,医生们史争旦夕地进行手术。

5.

在商场上,竞争对手们史争旦夕地争夺市场份额。

史争旦夕的翻译
德语
um jeden Preis kämpfen
日语
死力を尽くして戦う
法语
se battre à mort
英语
fight tooth and nail
史争旦夕的字意分解
shǐ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2:古官名。职别各异。
3:殷代为驻守于外的武官。卜辞:“在北史其获羌。”。
4:在王左右的史官,担任祭祀、星历、卜筮、记事等职。
5:太史令的简称。
6:史册,历史。
7:古代官府的佐吏。
8:中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包括各类历史书籍。
9:画师。
10:姓。
zhēng
1:(会意。金文字形,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象两人争一样东西。从又,义同。本义:争夺)。
2:同本义。
3:辩论;争论。
4:争胜,争着。
5:争斗。
6:竞争;较量。
7:相差。
8:春秋时鲁国北城护城河名,又为北城门名 。也作“净”。
9:多用于诗、词、曲中,相当于“怎么”。
10:姓。
zhèng
1:“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dàn
1:(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2:同本义。
3:早晨。
4:天,日;某日。
5:旦角,传统戏剧中的女演员或女性角色类型。女主角称正旦,又有副旦、贴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等。
1:(指事。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2:同本义。
3:夜。
4:指一年的最后一季或一个月的下旬。
5:晚潮。
6:傍晚朝见君主。

史争旦夕,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ǐ zhēng dàn xī)。abcd式组合,史争旦夕意思是:形容争斗非常激烈,时间紧迫,争分夺秒。 强调在紧迫时间内争斗的激烈程度,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