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二 zhāo sān mù èr

abac式
拼音zhāo sān mù èr
注音ㄔㄠˊㄙㄢㄇㄨˋㄦˋ
繁体朝三暮二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朝三暮二的解释
比喻同一样东西或同一件事,因着眼点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看法,强调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因角度不同而变化。
出处

1.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大圣听说,忍不住笑道:‘呆子莫乱谈!若论斯哈哩国,正好早哩。似师父朝三暮二的,这等担阁,就从小至老,老了又小,老小三生,也还不到。”

2.

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为“朝三暮四,暮三朝四,悦之乎?怒之乎?彼其所悦,吾未尝不悦也;彼其所怒,吾未尝不怒也。彼来则吾与之,彼去则吾舍之。”
寓意
提醒人们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不要被表面的变化所迷惑。
列子

1.

小明觉得每天吃三顿饭和两顿饭没有区别,这真是朝三暮二的想法。

2.

朋友之间因为一些小事争吵不休,真是朝三暮二。

3.

对于同一个问题,老师和学生的看法完全不同,这真是朝三暮二。

4.

有人认为工作时间长短无关紧要,这真是朝三暮二的看法。

5.

对于同一件商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真可谓朝三暮二。

朝三暮二的翻译
德语
das ist dasselbe in Grün
日语
朝三暮四
法语
c'est bonnet blanc et blanc bonnet
英语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朝三暮二的字意分解
cháo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zhāo)本义:早晨)。
2:早晨省亲,子、媳向父母、公婆请安。
3: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
4:使…朝见。
5:泛指拜见。
6:会聚;召。
7:朝廷。古时亦称:朝堂,朝宁,朝冶,朝苑,朝省,朝家。
8:朝代,指同一姓帝王连续继承王位的时代。
9:某一个帝王的统治时期。
10:朝班,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 。又称:朝列,朝次,朝序,朝伦;朝部;朝著。
11:表示动作针对的方向。
zhāo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2:同本义。
3:日;天。
4:姓。
sān
1:(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同本义。
3:表示多数或多次。
4:指三颗星。
5:姓。
1:(形声。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
2:同本义。
3:夜晚。
4:喻指年老,衰老。
5:迟;晚。
èr
1:(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2:一加一的和。
3: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

朝三暮二,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āo sān mù èr)。abac式组合,朝三暮二意思是:比喻同一样东西或同一件事,因着眼点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看法,强调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因角度不同而变化。 提醒人们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不要被表面的变化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