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逆不轨的解释
形容对上级或权威的反抗和不服从,行为出格,甚至有违法乱纪的意味。
出处
1.
汉·桓宽《盐铁论·本史》:“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项羽为人,悖逆不轨,天下共诛之”。寓意
强调对权威和规则的反抗,提醒人们要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
列子
1.
小明因为悖逆不轨的行为被学校处分了。2.
他的悖逆不轨让家人感到非常头疼。3.
由于悖逆不轨,他被公司开除了。4.
她的悖逆不轨行为让朋友们都疏远了她。5.
他因为悖逆不轨而被社区批评教育。悖逆不轨的翻译
德语
rebellisch und undiszipliniert
日语
反逆不軌
法语
rébellion et indiscipline
英语
rebellious and unruly
悖逆不轨的字意分解
bèi
1:(形声。从心,孛(bèi)声。本义:违反,违背)。
2:同本义。
3:掩蔽。
4:叛乱。
5:惑乱;糊涂。
6:荒谬;谬误。
7:背谬,行不通。
nì
1:(形声。从辵(chuò),屰(nì)声。本义:迎,迎接,迎着)。
2:同本义。
3:迎击;迎战。
4:倒;反;向相反方向活动。
5:抵触;不顺;违背。
6:颠倒。
7:叛乱,谋反。
8:抗拒。
9:预测;揣度。
10:事前,预先。
11:叛逆。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guǐ
1:(形声。从车,九声。本义:轨距,车两轮间的距离)。
2:同本义。
3:车轮的痕迹,车辙。
4:法则、法度。
5:道,导轨。
6:车子。
7:道路;途径。
8:又如;轨途(道路);轨路(道路)。
9:盗窃或作乱的坏人。
10:依循,遵循。

悖逆不轨,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èi nì bù guǐ)。abac式组合,悖逆不轨意思是:形容对上级或权威的反抗和不服从,行为出格,甚至有违法乱纪的意味。 强调对权威和规则的反抗,提醒人们要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