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无才 lù lù wú cái

aabb式
拼音lù lù wú cái
注音ㄌㄧㄡˋㄌㄧㄡˋㄌㄧㄡˋㄌㄧㄡˋㄇㄛˊㄘㄞˊ
繁体碌碌碌碌無纔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碌碌无才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没有特殊才能或才华,平凡无奇。
出处

1.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録録(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宋·吴箕《常谈》卷八:“上书昭王,切而不迫;君臣纵谈,观得色变,此岂碌碌无能之人?”

2.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原句为“亮性长于巧思,少所堪任,碌碌无才。”
寓意
提醒人们要认识到自己的平凡,并激励个人努力提升自我。
列子

1.

他虽然碌碌无才,但勤奋努力,最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

小王在公司里碌碌无才,但人缘很好,大家都喜欢他。

3.

她自认碌碌无才,但坚持不懈地学习,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4.

虽然碌碌无才,但他在家庭生活中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5.

碌碌无才的他,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着。

6.

瑜~,诚不足数。 ★明·朱之瑜《上长崎镇巡揭》

碌碌无才的翻译
德语
mittelmäßig und talentlos
日语
平凡で才能がない
法语
médiocre et sans talent
英语
mediocre and untalented
碌碌无才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石,录声。本义:石青色)。
2:小石
3:矿物名
4:平庸无能
5:繁忙
6:哆嗦,颤动
liù
1:石制的圆柱形农具用来轧谷物,平场地。
1:(形声。从石,录声。本义:石青色)。
2:小石
3:矿物名
4:平庸无能
5:繁忙
6:哆嗦,颤动
liù
1:石制的圆柱形农具用来轧谷物,平场地。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cái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2:同本义。
3:有才能;有本领。
4:才力;才能。
5:人才。常写作“材”。
6: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
7:材资;本能。
8:刚刚。
9:仅,只 ——表示数量少,程度低。
10: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用于后一分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
11:强调确定语气。
12:姓。

碌碌无才,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lù lù wú cái)。aabb式组合,碌碌无才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没有特殊才能或才华,平凡无奇。 提醒人们要认识到自己的平凡,并激励个人努力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