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然不动 yì rán bù dòng

abac式
拼音yì rán bù dòng
注音ㄧˋㄖㄢˊㄅㄨˋㄉㄨㄥˋ
繁体屹然不動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屹然不动的解释
形容坚定不移,毫不动摇的样子。
出处

1.

杜鹏程《夜走灵官峡》:“她满可以回到家里歇歇,可是她屹然不动地站在那里。”

2.

出自清代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王成》,原文为'屹然不动,俨如天神'。
寓意
强调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体现出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列子

1.

面对暴风雨,山上的大树屹然不动,展示出其坚韧的生命力。

2.

小明的决心屹然不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坚持不懈。

3.

在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屹然不动,稳稳地守住了自己的位置。

4.

面对诱惑,父亲的原则屹然不动,始终保持着清廉的品格。

5.

即使周围的人都动摇了,小红的立场依然屹然不动,坚持自己的信念。

屹然不动的翻译
德语
fest und unbeweglich stehen
日语
屹然として動かない
法语
demeurer ferme et immobile
英语
stand firm and unmoved
屹然不动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山,乞声。本义:山势直立高耸的样子)。
2:同本义。后泛指耸立的。
rán
1:(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3:俗字作“燃”。
4:明白。
5:耀;照耀。
6:以为…对;同意。
7:形成。
8:宜;合适。
9:但是,然而。
10:于是。
11:是,对 假借为嘫。
12:如此,这样,那样。
13: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14: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15: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16: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dòng
1:(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同本义。
3: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4:动摇;震撼。
5:触动感应;感动。
6:萌动。
7:做;操作;劳作。
8:动不动,常常。

屹然不动,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ì rán bù dòng)。abac式组合,屹然不动意思是:形容坚定不移,毫不动摇的样子。 强调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体现出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