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板荡的解释
形容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动荡不安。
出处
1.
宋·岳飞《五岳祠盟题记》:“中原板荡,夷狄交浸。”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描述楚汉争霸时期中原地区的战乱。寓意
提醒人们战争的残酷和动荡带来的痛苦,呼吁和平。
列子
1.
小说中描述了中原板荡时期,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2.
历史课上,老师讲到中原板荡的年代,学生们深感战争的残酷。3.
影视剧中常用中原板荡的场景来表现战争的惨烈。4.
他写了一篇关于中原板荡的论文,详细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状况。5.
在中原板荡的年代,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寻找新的生活。中原板荡的翻译
德语
Unruhen in der Zentralebene
日语
中原の動乱
法语
troubles dans les plaines centrales
英语
turmoil in the Central Plains
中原板荡的字意分解
zhōng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2:同本义。
3:又。
4:内,里面。与“外”相对。
5:半;中途;半中腰。
6:方位名。泛指一个地区内或一个时期内,中间;居中。
7: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
8:内心。
9:内脏。
10:中介人。
11:中等。
12:容易。
13:合适,适当。
14:不偏不倚,正。
15:忠诚。
16:姓。
zhòng
1: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2:受到;遭到。
3:造谣;中伤。
4:合于;符合。
5:考取;录取。
6:得到。
7:满,充满。
8:位居第二的。
yuán
1:(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2:“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3:起源;根本;根由。
4:又。
5:又。
6:原野。
7:原来。
8:本来。
9:推究。
10:宽恕。
bǎn
1:(形声。从木,反声。《说文》作“版”。本义:片状的木头。后凡施于宫室器用的片状物皆可称板)。
2:木板。
3:泛指板状的扁平之物。
4:又。
5:笏,手板。古代官吏上朝时所执的记事板。
6:板筑用的夹板。
7:印板,印书用的板片。现用“版”。
8:又。
9:门窗的遮板,如店铺的门板。常作“板儿”。
10:结成硬块。
11: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
12:旧尊称戏剧演员。
13:姓。
dàng
1:(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2:同本义。
3:动;摇动;震动。
4:又如;荡突(冲撞);荡心(摇荡心神);荡摇(动摇);荡荡悠悠(摇荡、飘流的样子)。
5:清除。
6:毁坏;破坏。
7:冲撞;冲杀;触碰。
8:放纵,放荡。
9:平坦。
10:广阔。
11:姓。

中原板荡,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ōng yuán bǎn dàng)。abac式组合,中原板荡意思是:形容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动荡不安。 提醒人们战争的残酷和动荡带来的痛苦,呼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