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狈不堪的解释
形容狼狈不堪的样子,通常指人或动物处于非常窘迫、难堪的境地,显得非常狼狈。
出处
1.
《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2.
出自清代小说《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只见贾琏一身泥水,狼狈不堪的跑了回来。”寓意
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陷入窘迫的境地。
列子
1.
他在雨中摔了一跤,浑身湿透,狼狈不堪地回到家中。2.
比赛中他被对手打败,狼狈不堪地离开了赛场。3.
她在森林中迷了路,狼狈不堪地寻找出路。4.
小狗被大雨淋湿,狼狈不堪地躲在屋檐下。5.
他被捉弄后,狼狈不堪地逃离了现场。6.
掌声如翻腾的怒海汹涌的扑向台上去,弄得这些丑类面红耳赤,~。 ★刘白羽《雷电颂——怀念郭沫若同志》狼狈不堪的翻译
德语
in einem erbärmlichen Zustand
日语
みじめな状態
法语
dans un état lamentable
英语
in a sorry state
狼狈不堪的字意分解
láng
1:(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2:同本义。
3:凶狠。
4:姓。
bèi
1:传说中的一种兽,狼属。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爬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所以用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狼狈为奸”:互相勾结做坏事。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kān
1:(形声。从土,甚声。本义:地面高起)。
2:同本义。
3:指天道。
4:勉强承受。
5: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6:《更哪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
7:能够;可以。

狼狈不堪,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láng bèi bù kān)。abac式组合,狼狈不堪意思是:形容狼狈不堪的样子,通常指人或动物处于非常窘迫、难堪的境地,显得非常狼狈。 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陷入窘迫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