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不失义 qióng bù shī yì

abcd式
拼音qióng bù shī yì
注音ㄑㄩㄥˊㄅㄨˋㄕㄧˊ
繁体窮不失義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穷不失义的解释
指一个人虽然贫穷,但不失掉道义和原则,强调在困境中仍然保持高尚的品德。
出处

1.

《孟子·尽心上》:“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2.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饿死不食嗟来之食',后人引申为穷不失义。
寓意
强调即使在贫穷的情况下,也要保持高尚的品德和道义,体现了对道德的坚守。
列子

1.

尽管生活艰难,张大爷依然坚持帮助邻居,真是穷不失义。

2.

小李虽然收入微薄,但从不占公家便宜,体现了穷不失义的品质。

3.

王阿姨家境贫寒,但她总是乐善好施,真正做到了穷不失义。

4.

即使在困境中,李叔叔也从不违背自己的原则,体现了穷不失义的精神。

5.

赵奶奶虽然生活拮据,但她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真是穷不失义。

穷不失义的翻译
德语
arm aber nicht die Gerechtigkeit verlierend
日语
貧しくとも義を失わず
法语
pauvre mais sans perdre la justice
英语
poor but not losing righteousness
穷不失义的字意分解
qióng
1:(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
2:同本义。
3:贫穷,缺乏衣食钱财。
4:边远的。
5:特指不得志。
6:寻根究源。
7:揭穿。
8:终端;终极。
9:缺陷。
10:恶人。
11:身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shī
1:(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2:同本义。
3:错过。
4:不自禁,忍不住。
5:违背。
6:遗漏。
7:迷失。
8:消失;消灭。
9:淫泆,放荡,放纵。
10:过错,错误。
1:(“仪”的古字)。
2:仪容;状貌。
1:(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同本义。
3:情谊。
4:意义;意思。
5:名义上的。
6:善;美。
7:姓。

穷不失义,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qióng bù shī yì)。abcd式组合,穷不失义意思是:指一个人虽然贫穷,但不失掉道义和原则,强调在困境中仍然保持高尚的品德。 强调即使在贫穷的情况下,也要保持高尚的品德和道义,体现了对道德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