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声琅琅的解释
形容读书声响亮而整齐,常用于描述朗朗的读书声,给人一种充满活力和学习氛围的感受。
出处
1.
宋·李昭玘《上眉扬先生》:“每相过者,论先生德义,诵先生文章,堂上琅琅,终日不绝。”2.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后演变为描述读书声的成语。寓意
强调学习环境的积极和充满活力的氛围,鼓励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
列子
1.
教室里传来的书声琅琅,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2.
每当我经过学校,总能听到书声琅琅,让我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3.
图书馆里虽然安静,但偶尔也能听到书声琅琅,令人心生敬意。4.
孩子们在课堂上书声琅琅,显示出他们对学习的热爱。5.
寒冷的冬日,书声琅琅驱散了教室里的寒意。6.
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怪旷野那得有是。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书声琅琅的翻译
德语
lautes Lesen
日语
朗々たる読書の声
法语
le son de la lecture à haute voix
英语
the sound of reading aloud
书声琅琅的字意分解
shū
1:(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同本义。
3:画。
4: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5:信件,信函。
6:奏章;文书,文件。
7:书法。
8:《尚书》的简称。
9:文字。
10: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1: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12:古代皇帝的诏书。
13:姓。
shēng
1:(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同本义。
3:音乐;诗歌。
4:声望,声名(名声)。
5:口信;消息;传说。
6:声威;声势。
7:言语,口音。
8:声称,宣扬。
9:听。
10: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láng
1:(形声。从玉,良声。本义:似玉的美石或青色的珊瑚)。
2:同本义。
3:门环。
4:洁白、华美如玉。
5:姓。
láng
1:(形声。从玉,良声。本义:似玉的美石或青色的珊瑚)。
2:同本义。
3:门环。
4:洁白、华美如玉。
5:姓。

书声琅琅,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shū shēng lǎng lǎng)。abab式组合,书声琅琅意思是:形容读书声响亮而整齐,常用于描述朗朗的读书声,给人一种充满活力和学习氛围的感受。 强调学习环境的积极和充满活力的氛围,鼓励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