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笔难书 qìng bǐ nán shū

abcd式
拼音qìng bǐ nán shū
注音ㄑㄧㄥˋㄅㄧˇㄋㄢˊㄕㄨ
繁体磬筆難書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磬笔难书的解释
形容事情非常多,难以一一写尽。
出处

1.

《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2.

出自《南史·沈约传》,原句为“磬笔难书,言事之多也。”
寓意
表达对某事物的繁多或复杂程度的感叹,强调数量之多。
列子

1.

他一生经历丰富,磬笔难书。

2.

这个家族的历史,磬笔难书。

3.

她的成就之多,磬笔难书。

4.

这个项目的复杂性,磬笔难书。

5.

他的错误之多,磬笔难书。

磬笔难书的翻译
德语
zu zahlreich, um erwähnt zu werden
日语
数え切れない
法语
trop nombreux pour être mentionnés
英语
too numerous to mention
磬笔难书的字意分解
qìng
1:(象形。甲骨文字形。手又持小槌像击磬的形象。本义: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2:同本义。
3:弯腰。表示谦恭。
4:假借为“骋”。纵马奔驰。
5:空,尽。
1:(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同本义。
3:笔法。曲笔,伏笔。
4:书写;记载。
5: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nán
1:(形声。从隹(zhuī)?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困难;艰难;不容易。
3:不可;不好。
4: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5:使感到困难。
6:
7:恐惧。
8:敬。
9:驱除疫鬼之祭。
nàn
1: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2: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3:怨仇;仇敌。
4:诘问;责难。
5:抵挡;拒斥。
6:论说;争辩。
shū
1:(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同本义。
3:画。
4: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5:信件,信函。
6:奏章;文书,文件。
7:书法。
8:《尚书》的简称。
9:文字。
10: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1: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12:古代皇帝的诏书。
13:姓。

磬笔难书,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qìng bǐ nán shū)。abcd式组合,磬笔难书意思是:形容事情非常多,难以一一写尽。 表达对某事物的繁多或复杂程度的感叹,强调数量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