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史之才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在撰写历史方面有卓越的才能和见识。
出处
1.
《汉书·司马迁传赞》:“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才。”2.
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寓意
强调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写作能力,鼓励人们在历史研究中追求卓越。
列子
1.
他在撰写家族历史时展现出良史之才,赢得了大家的赞誉。2.
她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描述显示出良史之才,深受读者喜爱。3.
他的历史著作因其良史之才而被誉为经典之作。4.
他在研究古代历史时表现出良史之才,推动了学术界的发展。5.
她的历史论文因其良史之才而获得了评审团的高度评价。良史之才的翻译
德语
Talent zum Geschichtsschreiben
日语
歴史書を書く才能
法语
talent pour écrire l'histoire
英语
talent for writing history
良史之才的字意分解
liáng
1:(形声。本义:善良)。
2:同本义。
3:良好;美好。
4:优秀。
5:和悦;和善。
6:长,久;深。
7:诚实,信实。
8:很,甚,极其,非常。
9:确实;果然。
10:首;头。
11:首领;首长。
12:坟墓。
13:认为好。
14:能够。
shǐ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2:古官名。职别各异。
3:殷代为驻守于外的武官。卜辞:“在北史其获羌。”。
4:在王左右的史官,担任祭祀、星历、卜筮、记事等职。
5:太史令的简称。
6:史册,历史。
7:古代官府的佐吏。
8:中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包括各类历史书籍。
9:画师。
10: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cái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2:同本义。
3:有才能;有本领。
4:才力;才能。
5:人才。常写作“材”。
6: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
7:材资;本能。
8:刚刚。
9:仅,只 ——表示数量少,程度低。
10: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用于后一分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
11:强调确定语气。
12:姓。

良史之才,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liáng shǐ zhī cái)。abac式组合,良史之才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在撰写历史方面有卓越的才能和见识。 强调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写作能力,鼓励人们在历史研究中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