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争触斗的解释
形容行为粗暴,争斗激烈。常用于描述不文明、不理智的争斗行为。
出处
1.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2.
出自《三国志·吴书·孙策传》,原文为'蛮争触斗,不复知礼义',描述了当时的蛮族行为。寓意
提醒人们要保持理性和文明,避免因冲动而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列子
1.
几个小朋友因为玩具发生争执,蛮争触斗起来。2.
在公园里,两个年轻人因为小事蛮争触斗,引来围观。3.
比赛中,双方球员情绪失控,蛮争触斗,导致比赛暂停。4.
商场里,两名顾客因为排队问题蛮争触斗,保安不得不介入。5.
在学校操场上,几个学生因为误会蛮争触斗,老师赶紧制止。6.
石火电光俱是梦,~总无常。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蛮争触斗的翻译
德语
gewaltsame Auseinandersetzung
日语
激しい争闘
法语
confrontation violente
英语
violent confrontation
蛮争触斗的字意分解
mán
1:(形声。本义: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2:同本义。
zhēng
1:(会意。金文字形,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象两人争一样东西。从又,义同。本义:争夺)。
2:同本义。
3:辩论;争论。
4:争胜,争着。
5:争斗。
6:竞争;较量。
7:相差。
8:春秋时鲁国北城护城河名,又为北城门名 。也作“净”。
9:多用于诗、词、曲中,相当于“怎么”。
10:姓。
zhèng
1:“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chù
1:(形声。从角,蜀声。本义:以角撞物)。
2:用角抵人或物。
3:撞,碰。
4:遇到;遭受。
5:干犯,冒犯。
6:佛家语。与色、声、香、味、法合称“六尘”。
7:姓。
dǒu
1:(象形。有柄。说文叙,俗谓人持十为斗。本义:十升)。
2:同本义。
3:盛酒器。
4:口大底小的方形或鼓形量器,多用木头或竹子制成。容量为一斗。
5:指北斗七星。
6:容量单位。也作量词。十升等于一斗,十斗等于一石。
7:星宿名 二十八宿之一,也称南斗。
8:陡峭
9:陡然,突然。
10:抖动。
dòu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2:搏斗;引申为战斗。
3:又。
4:较量,竞赛。
5:古代天文用语,星相击。
6:斗争,争斗。

蛮争触斗,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mán zhēng chù dòu)。abcd式组合,蛮争触斗意思是:形容行为粗暴,争斗激烈。常用于描述不文明、不理智的争斗行为。 提醒人们要保持理性和文明,避免因冲动而引发不必要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