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声恫吓的解释
指用虚张声势的言辞来恐吓对方,常用来形容一种欺骗性的威慑手段。
出处
1.
明·吴世济《太和县御寇始末·复毫州叶发明书》:“贱不过张其数以虚声恐吓我耳。”2.
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原句为“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曰:‘不可。关羽矜高,许都兵精,羽必不来,徒使百姓不安。若彼进兵,吾迎而击之,可一战而定也。’羽闻之,虚声恫吓而退。”寓意
提醒人们要警惕虚假的威慑,鼓励诚实和勇气。
列子
1.
小明用虚声恫吓的方式让同学们相信他有神秘的力量。2.
在游戏中,玩家们经常使用虚声恫吓来吓唬对手。3.
小红用虚声恫吓来让弟弟乖乖听话。4.
在故事中,坏人总是用虚声恫吓来恐吓无辜的人。5.
为了让朋友相信自己,小刚不惜用虚声恫吓的手段。6.
但此时彼众我寡,双方军力悬殊,这眼前亏是吃定了的;心下好生后悔,实不该~。 ★金庸《鹿鼎记》第四十八回虚声恫吓的翻译
德语
bluffen und einschüchtern
日语
虚勢を張って脅す
法语
bluffer et intimider
英语
bluff and intimidate
虚声恫吓的字意分解
xū
1:(“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hū)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2:同本义。
3:住所;处所。
4:故城;废址;废墟;荒地。
5:乡村市集。
6:孔洞;空隙。引申为薄弱环节。
7:空际,天空。引申为凌空。
8:指抽象的理论。
9:空虚,与“实”相对。
10:稀少。
11:虚弱。
12:谦虚。
13:虚假,不真实。
14:道教语。指无欲无为的思想境界。
15:使空出。
16:居住。
17:使成为废墟。
18:耗费。
19:徒然,白白地。
20:姓。
shēng
1:(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2:同本义。
3:音乐;诗歌。
4:声望,声名(名声)。
5:口信;消息;传说。
6:声威;声势。
7:言语,口音。
8:声称,宣扬。
9:听。
10: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虚声恫吓,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ū shēng dòng hè)。abac式组合,虚声恫吓意思是:指用虚张声势的言辞来恐吓对方,常用来形容一种欺骗性的威慑手段。 提醒人们要警惕虚假的威慑,鼓励诚实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