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元之民的解释
形容原始的、未开化的民族或部落,通常指那些生活在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地区的人们。
出处
1.
汉·贾谊《过秦论》:“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2.
出自《礼记·礼运》,原文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其中提到'元元之民',指的是普通百姓。寓意
提醒人们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强调文化多样性。
列子
1.
在深山中,考察队发现了生活方式非常原始的元元之民。2.
纪录片中展示了亚马逊丛林中元元之民的生活状态。3.
探险家们试图与元元之民建立友好的交流,但语言不通是个难题。4.
元元之民对现代科技一无所知,他们的生活完全依赖自然。5.
人类学家对元元之民的文化习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6.
~,莫不乐安于无事。 ★清·龙启瑞《读曹参传书后》元元之民的翻译
德语
primitive Völker
日语
原始民族
法语
peuples primitifs
英语
primitive people
元元之民的字意分解
yuán
1:(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2:同本义。
3:天。
4:君。
5:开始;起端。
6:道家所谓的道。
7:指帝王年号。
8:朝代名 。1206 年,成吉思汗建蒙古汗国。1271 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 年灭南宋,统一全国,建都大都(今北京)。1368 年,朱元璋军攻占大都,元亡。自定国号起,元凡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9:又。
10:第一,居首位的。
11:大。
12:本来;向来;原来。
13:黑色。清朝避康熙(玄烨)皇帝的讳。改“玄”为“元”。
14:又。
yuán
1:(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2:同本义。
3:天。
4:君。
5:开始;起端。
6:道家所谓的道。
7:指帝王年号。
8:朝代名 。1206 年,成吉思汗建蒙古汗国。1271 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 年灭南宋,统一全国,建都大都(今北京)。1368 年,朱元璋军攻占大都,元亡。自定国号起,元凡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9:又。
10:第一,居首位的。
11:大。
12:本来;向来;原来。
13:黑色。清朝避康熙(玄烨)皇帝的讳。改“玄”为“元”。
14:又。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mín
1:(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同本义。
3:泛指人。
4:民间的。

元元之民,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yuán yuán zhī mín)。abab式组合,元元之民意思是:形容原始的、未开化的民族或部落,通常指那些生活在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地区的人们。 提醒人们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强调文化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