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习成俗 xiāng xí chéng sú

abcc式
拼音xiāng xí chéng sú
注音ㄒㄧㄤˋㄒㄧˊㄔㄥˊㄙㄨˊ
繁体相習成俗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相习成俗的解释
指互相模仿或学习,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或风俗。
出处

1.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今虽至愚人,悖戾恣睢,其处断一事,责诘一人,莫不辄曰理者,自宋以来,始相习成俗。”

2.

《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乐。' 后人引申为相习成俗。
寓意
强调群体行为的影响力,提醒人们习惯和风俗的形成往往源于彼此的模仿和学习。
列子

1.

在小区里,大家相习成俗,每天晚上都会一起跳广场舞。

2.

这个村子里的节日庆祝活动已经相习成俗,成为每年必不可少的盛会。

3.

在学校,相习成俗的做法是每个班级都会在周末进行一次大扫除。

4.

在公司里,相习成俗的习惯是每周五都会举行一次小型的团队聚会。

5.

在社区,相习成俗的做法是每到周末,大家都会自发组织清洁活动。

相习成俗的翻译
德语
durch gegenseitige Praxis zu einem Brauch werden
日语
互いに習って風俗となる
法语
devenir une coutume par pratique mutuelle
英语
become a custom through mutual practice
相习成俗的字意分解
xiāng
1:交互;互相。
2:共同。
3:递相;先后。
4: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5:表自称。
6:表对称。
7:表他称。
8:相差。
xiàng
1:(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同本义。
3:看相。
4:辅佐,扶助。
5:教导。
6:治,治理。
7:选择。
8: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
9:像。
10:人的外貌,相貌。
11:官名。
12: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13: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14: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15:古代的一种乐器。
16:农历七月的别名。
17:古地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
18:引盲人行走的人。
1:(会意。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
2:同本义。
3:反覆练习,钻研。
4:通晓,熟悉。
5:学习。
6:习惯;习惯于,习以为常。
7:训练。
8:习染。
9:习性;习惯。
10:亲信。
11:经常,常常。
ché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同本义。
3:变成;成为。
4:形成。
5: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6:树立。
7:平定;讲和。
8:成功。
1:(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2: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3:佛教称尘世间为俗,与出家相对。
4:一般人;百姓。
5:平凡;普通;一般。
6: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
7:世俗。
8:通俗,流行。
9:从其习俗。
10:厌烦,腻味。

相习成俗,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iāng xí chéng sú)。abcc式组合,相习成俗意思是:指互相模仿或学习,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或风俗。 强调群体行为的影响力,提醒人们习惯和风俗的形成往往源于彼此的模仿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