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不应求的解释
供应的数量不足以满足需求,形容商品或服务短缺的情况。
出处
1.
茅盾《长春南关行》:“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单位的订货单,每天生产一至二吨,供不应求。”2.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后引申为供不应求。寓意
提醒人们要注意市场供需平衡,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
列子
1.
这款新出的智能手机太受欢迎了,市场上已经供不应求。2.
限量版的运动鞋一上市就供不应求,很多人连夜排队抢购。3.
节假日期间,热门旅游景点的门票总是供不应求。4.
由于原材料短缺,这家工厂的产品最近供不应求。5.
这家餐厅的招牌菜味道独特,常常供不应求。6.
当时在成都新的书报很受欢迎,常常~。 ★巴金《忆·觉醒与活动》供不应求的翻译
德语
Mangelware
日语
供給不足
法语
en rupture de stock
英语
in short supply
供不应求的字意分解
gōng
1:(形声。从人,共声。本义:供给,供应)。
2:同本义。
3:恭敬。有礼貌。
gòng
1:(形声。从人,共声。本义:摆设;陈设)。
2:同本义。
3:供奉,供献。
4:受审者陈述案情。
5:供词,口供,受审者所说的案情。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yīng
1:应当,应该。
2:答应,允许。
3:所有;全部。
4:古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
yìng
1:应和,响应。
2:受;接受。
3:符合;适应;顺应。
4:应付;对付。
5:感应;应验。
6:对敌方回击、迎击。
7:许配。
qiú
1:(《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裘”的古字。皮衣。
3:请求;干请;乞助。
4: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5:索取。
6:探索。
7:责备,责求。
8:招来。
9:贪求;贪婪。
10:聚合。
11:贿赂。
12:姓。

供不应求,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gōng bù yīng qiú)。abac式组合,供不应求意思是:供应的数量不足以满足需求,形容商品或服务短缺的情况。 提醒人们要注意市场供需平衡,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