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脑后的解释
形容把某事完全忘记,不再放在心上。
出处
1.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2.
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曹操大怒,欲治其罪。程昱曰:‘不可,彼乃一时之忿,置之脑后可也。’寓意
提醒人们不要过分纠结于过去的事情,学会放下,继续前行。
列子
1.
考试失败后,他很快就把这件事置之脑后,继续努力学习。2.
她和朋友吵了一架,但很快就置之脑后,继续享受生活。3.
工作上的小挫折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他总是能很快置之脑后。4.
虽然比赛输了,但队员们很快就置之脑后,准备下一场比赛。5.
面对生活中的小烦恼,他总是能很快置之脑后,保持乐观心态。6.
你不能把长辈的忠告~。置之脑后的翻译
德语
aus dem Kopf schlagen
日语
忘れる
法语
chasser de son esprit
英语
put it out of one's mind
置之脑后的字意分解
zhì
1:(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2:同本义。
3:安放;搁;摆。
4:设置,建立,设立。
5:豁免。
6:废弃;舍弃。
7:搁置;放下;放在一边。
8:购买;置办。
9:(zhí)。树立。
10: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
11:驿车;驿马。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nǎo
1:(形声。本义:脑髓)。
2:同本义。
3:头部。
hòu
1:(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2:同本义。
3:帝王的妻子。
4:古代指列国诸侯。
5:古代对长官、郡守或将领的尊称。
6:指后土。对大地的尊称。
7:(会意。金文,从“彳”(chì),表示与走路有关,从“幺”(yāo,小),从“攵”(suī),是“足”的反写,有“行路迟缓”的意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幺者小也,小而行迟,后可知矣。”本义:迟到,走在后。
8:同本义。
9:承继。
10:后代,子孙。
11:次序在后。
12:时间较迟或较晚。与“先”相对。
13:后面,位置在后。

置之脑后,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zhì zhī nǎo hòu)。abcd式组合,置之脑后意思是:形容把某事完全忘记,不再放在心上。 提醒人们不要过分纠结于过去的事情,学会放下,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