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之明的解释
指对自己的能力、优缺点、地位等有清醒的认识和了解。
出处
1.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2.
出自《孟子·离娄上》:'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寓意
强调自我认知和反省的重要性,倡导谦虚和自我提升。
列子
1.
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因为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2.
她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职业,因为她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兴趣所在。3.
他不盲目自信,因为他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能力有限。4.
她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因为她有自知之明,懂得如何与人相处。5.
他能够接受批评和建议,因为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完美的。6.
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的。自知之明的翻译
德语
Selbstbewusstsein
日语
自己認識
法语
connaissance de soi
英语
self-awareness
自知之明的字意分解
zì
1:(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2:同本义。
3:始;开头。
4:起源。
5:自己,自我;本身。
6:由;从。
7:在;于。
8:自然,当然。
9:本是;本来。
10:仍旧,依然。
11:亲自。
12:别自、另外。
13:假如,苟。与“非”连用。
14:即使,虽。
15:却,可是。
16:因为,由于。
17:用。
18:是。
zhī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同本义。
3:又。
4:懂得,了解,理会。
5:又。
6:主持;管理。
7:识别;区别。
8:赏识。
9:要好。
10:感到,感觉,察觉。
11:参与。
12:知识。
13:知觉。
14:知己。
15:“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míng
1:(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2: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3:明白,清楚。
4:圣明,明察,明智。
5:明显,明确。
6:明艳, 鲜明。
7:照亮。
8:点燃,点亮。
9:懂得,了解。
10:阐明,表明。
11:明确。
12:受。
13:结盟。
14:白昼,白天。
15:人世,阳世。
16:眼睛,视力。
17:明朝 。(1368—1644年)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
18:声名、名誉。
19:名分,地位身分。
20:公开。
21:姓。

自知之明,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zì zhī zhī míng)。abac式组合,自知之明意思是:指对自己的能力、优缺点、地位等有清醒的认识和了解。 强调自我认知和反省的重要性,倡导谦虚和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