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事以理 duàn shì yǐ lǐ

abcd式
拼音duàn shì yǐ lǐ
注音ㄉㄨㄢˋㄕˋㄧˇㄌㄧˇ
繁体斷事以理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断事以理的解释
指处理事情要依据道理和原则,强调公正、合理地解决问题。
出处

1.

《管子·版法解》:“陈义设法,断事以理。”

2.

出自《孟子·离娄上》:'断一本于ここ,孰为汝多知乎?'后演变成'断事以理',意在强调以理断事。
寓意
强调在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公正和理性,避免感情用事。
列子

1.

面对同事之间的矛盾,小李断事以理,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2.

在家庭纠纷中,父亲总是断事以理,让孩子们心服口服。

3.

班主任在处理学生冲突时,总是断事以理,受到学生们的爱戴。

4.

邻里之间有了争执,大家都希望村长能断事以理,公平解决。

5.

在朋友圈里,小王以断事以理的态度处理问题,深受朋友信赖。

断事以理的翻译
德语
Angelegenheiten mit Vernunft beurteilen
日语
理に基づいて事を断つ
法语
juger les affaires avec raison
英语
judge matters by reason
断事以理的字意分解
duàn
1:(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2:同本义。
3:断开;断绝。
4:拦截;拦劫。
5:判断;裁决。
6:分;区分;划分。
7:斩杀,宰杀。
8:绝对;一定。
shì
1:(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同本义。
3: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4:职业。
5:事情。
6:事业。
7:事故,事件。
8:典故;故事。
9:情况,情形。
10:侍奉;供奉。
11:做,从事。
12:使用;役使。
13:奉行。
14:治理;办理。
15:任用。
16:件;副。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3:使,令。
4:凭借;仗恃。
5:认为,以为。
6:做,从事。
7:原因,缘故。
8:无固定职业的人。
9:把,拿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10:依,按,凭 ——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11:在,于 ——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12:从,自,由 ——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13:因为,由于 ——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14:和,而 ——表示并列关系。
15:则,那么 ——表示条件关系。
16:才。
17:表目的或结果等。
18: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19: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20: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
1:(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同本义。
3:治理;管理。
4: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5:又。
6:温习;熟习。
7:区分;辨别。
8:理睬,理会。
9:操理。
10:纹理;条理。
11:法律;司法官。
12:道理,义理。
13:又。
14:使者。
15:媒人。
16:狱官。
17:治理得很好。

断事以理,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duàn shì yǐ lǐ)。abcd式组合,断事以理意思是:指处理事情要依据道理和原则,强调公正、合理地解决问题。 强调在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公正和理性,避免感情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