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足不前 guǒ zú bù qián

abcd式
拼音guǒ zú bù qián
注音ㄍㄨㄛˇㄗㄨˊㄅㄨˋㄑㄧㄢˊ
繁体裹足不前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裹足不前的解释
形容因害怕或顾虑重重而不敢前进,犹豫不决的状态。
出处

1.

秦·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2.

出自清代小说《红楼梦》第五十五回:“那贾琏只管瞅着凤姐,又不言语,弄得凤姐反倒不好意思起来,便冷笑道:‘你这会子倒哑了,亏你刚才说的那些话!’这正是‘裹足不前’的写照。
寓意
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恐惧或顾虑而停止前进,鼓励勇敢面对挑战。
列子

1.

小明害怕失败,面对考试总是裹足不前。

2.

在选择职业的道路上,他总是裹足不前,迟迟无法做出决定。

3.

面对新环境,小丽因为害羞而裹足不前,错过了很多机会。

4.

在比赛中,他因为紧张而裹足不前,影响了团队的表现。

5.

面对未知的挑战,她总是裹足不前,无法迈出第一步。

6.

我们不能做有名无实的党员,不能总在困难面前~。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九章

裹足不前的翻译
德语
zögern voranzugehen
日语
前に進むのをためらう
法语
hésiter à avancer
英语
hesitate to move forward
裹足不前的字意分解
guǒ
1:(形声。从衣,果声。本义:包,缠)。
2:同本义。
3:携带。
4:停止。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3:支撑器物的脚。
4:充实;完备;足够。
5:富裕的。
6:使满足。
7:重视。
8:止。
9:完成。
10:值得。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qián
1:(本义:前进)。
2:同本义。
3:引导。
4:进见。
5:剪裁。
6:前面,与“后”相对;正面。
7:与“后”相对,时间在先。
8:预先;事前。
9:目前。
10:箭竹。

裹足不前,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guǒ zú bù qián)。abcd式组合,裹足不前意思是:形容因害怕或顾虑重重而不敢前进,犹豫不决的状态。 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恐惧或顾虑而停止前进,鼓励勇敢面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