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咿儒儿的解释
形容声音或动作非常微小、轻柔,常用来形容婴儿的哭声或轻微的动作。
出处
1.
战国·楚·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2.
出自《诗经·小雅·蓼莪》中的'喔咿儒儿',用来形容婴儿的啼哭声。寓意
表达对微小、轻柔事物的细腻感受,体现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列子
1.
听到婴儿喔咿儒儿的哭声,妈妈的心都化了。2.
小猫在角落里喔咿儒儿地叫着,似乎在找妈妈。3.
夜深人静时,窗外的虫鸣声喔咿儒儿地响着。4.
小狗在梦中喔咿儒儿地呜咽,似乎在做着美梦。5.
在图书馆里,大家都喔咿儒儿地讨论着,不敢大声说话。喔咿儒儿的翻译
德语
sanft und zart
日语
優しく静か
法语
doux et délicat
英语
soft and gentle
喔咿儒儿的字意分解
wō
1:鸡鸣。
2:常叠用。
3:鸡鸣声。
yī
1:形容哭、笑和物动之声
rú
1:(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2: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3:儒生。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门徒、学生; 孔子学说的信徒。
4:旧时对学者或读书人的称呼。
5:懦弱。
6:愚昧无知的。
7:缓慢。
ér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同本义。
3: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4:我。
5: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6: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7:弟对兄的自称。
8: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9: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10:多用作名词后缀 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11: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喔咿儒儿,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ō yī rú ér)。abcd式组合,喔咿儒儿意思是:形容声音或动作非常微小、轻柔,常用来形容婴儿的哭声或轻微的动作。 表达对微小、轻柔事物的细腻感受,体现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