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之年的解释
比喻积少成多,形容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逐渐积累而达到目标。
出处
1.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2.
出自《战国策·秦策三》,原文为“聚沙成塔,积水成河”,后演变成“聚沙之年”。寓意
强调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积累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通过长期的努力实现目标。
列子
1.
小明每天坚持读书,聚沙之年,积累了丰富的知识。2.
妈妈教导我们要勤俭节约,聚沙之年,才能积累财富。3.
通过聚沙之年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创业梦想。4.
艺术需要聚沙之年的磨练,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5.
小红每天练习钢琴,聚沙之年,最终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6.
奇阙之岁,霞轩月举,~,兰薰桂馥。 ★唐·于志宁《大唐西域记序》聚沙之年的翻译
德语
im Laufe der Zeit Sand ansammeln
日语
砂を積み重ねる年月
法语
accumuler du sable au fil du temps
英语
accumulating sand over time
聚沙之年的字意分解
jù
1:(形声。小篆,下面是三个人,表示人多;上面的“取”,作声符。本义:村落)。
2:同本义。
3:众;集团;一伙。
4:地名 。在今山西省绛县东南。
5:会合;聚集。
6:积蓄,累积。
7:征集。
8:使民众聚居。
shā
1:(会意。从水,从少。《说文》:“水少沙见。”金文字形,左边是水,右边“少”象沙粒形。本义:极细碎的石粒)。
2:同本义。
3:沙滩。水边或水中由沙子淤积成的陆地。
4:古有时通“纱”。指绢之轻细者。
shà
1: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nián
1:(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2:同本义。
3:又指一年的收成。
4:又。
5:时间单位。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约365又1/4太阳日的周期。
6:年节。
7:年纪,岁数。
8:寿命;一生的岁数。
9:用以指有关年节用的。
10:假借为“佞”。奸巧谄庾,花言巧语的人。
11:科举时代同科考中者互称。
12:姓。

聚沙之年,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ù shā zhī nián)。abac式组合,聚沙之年意思是:比喻积少成多,形容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逐渐积累而达到目标。 强调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积累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通过长期的努力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