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与不和 qǔ yǔ bù hé

abcd式
拼音qǔ yǔ bù hé
注音ㄑㄩˇㄩˊㄅㄨˋㄏㄜˊ
繁体取與不咊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 意见一致
  • 达成共识
  • 看法相同
取与不和的解释
形容双方意见不一致,无法达成共识。
出处

1.

《故唐律疏议》卷四:“取与不和,虽和,与者无罪。”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句为“取与不和”。
寓意
强调沟通和妥协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意见不一致时需要寻找解决方案。
列子

1.

家庭聚会上,关于晚餐的安排,大家取与不和,最终决定各自解决。

2.

小组讨论时,大家对项目方案取与不和,导致进度延迟。

3.

朋友之间因为旅行目的地取与不和,最后决定分头行动。

4.

公司会议上,关于新产品的设计取与不和,需进一步讨论。

5.

同学们对选课的意见取与不和,最终各自选择了不同的课程。

取与不和的翻译
德语
uneinig
日语
意見が一致しない
法语
en désaccord
英语
at odds
取与不和的字意分解
1:(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2:同本义。
3: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4:拿。
5:娶妻。
6:选取;选拔。
7:招致。
8:得到;取得。
9:攻取,夺取。
10:
11:会合,集合。
12:积畜。
13:
14:跑,疾走。
15:趋向。
16:表示范围,相当于“才”、“仅”。
17:表示动态,相当于“得”、“着”。
1:(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與”,从与,从舁(yú),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2:同本义。
3:交往;交好。
4:奖赏。
5:帮助;援助。
6:随从;随着。
7:等候,等待。
8:允许。
9:交付,偿还。
10:亲近。
11:党与;朋党。
12:盟国,友邦。
13:类;同类。
14:跟;和;及。
15:对于;于。
16: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1:参与。
1: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和谐;协调。
2:和睦;融洽。
3:暖和;和煦;晴和。
4:指身体健康舒适。
5:搀和,混和。
6:和解;息争而归和平。
1:应和;跟着唱。
1: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huó
1:
huò
1:不同的人混杂到一起。
2:用于时间,相当于“会儿”。
huo
1:——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

取与不和,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qǔ yǔ bù hé)。abcd式组合,取与不和意思是:形容双方意见不一致,无法达成共识。 强调沟通和妥协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意见不一致时需要寻找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