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圣外王的解释
内圣外王是指在内修养达到圣人的境界,在外则能治理好国家和天下。形容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都达到极高的境界。
出处
1.
《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2.
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后人引申为内圣外王。寓意
强调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的完美结合,追求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列子
1.
他不仅在公司里表现出色,私下里也注重个人修养,真是内圣外王。2.
老师教育我们要做到内圣外王,既要有高尚的品德,又要有卓越的才能。3.
在朋友圈中,他以内圣外王的形象受到大家的尊敬。4.
她在家庭和事业上都做到了内圣外王,令人佩服。5.
作为一名领导者,他不仅要管理好团队,还要做到内圣外王。6.
尧夫~之学也。 ★《宋史·邵雍传》 ★河南程颢初侍其父,识雍,议论终日,退而叹内圣外王的翻译
德语
innen weise, außen König
日语
内聖外王
法语
sage à l'intérieur, roi à l'extérieur
英语
sage within, king without
内圣外王的字意分解
nà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冂入。冂(jiōng)表示蒙盖,入表示进入之物,合而表示事物被蒙盖在里面。本义:入,自外面进入里面)。
2:同本义。
3:交入;接纳
nèi
1:里面。与“外”相对。
2: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3:室,内室,房室。
4:皇宫;帝王所居之处。
5:又。
6:妇女;女色。
7:古代泛称妻妾。后专称妻。
8:内心。
9:内脏。
shèng
1:(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2:同本义。
3:聪明;才智胜人。
4:神圣的。封建时代称颂帝王或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之词。亦为宗教圣徒对所崇拜事物的尊称。
5:圣人。指儒家所称道德智能极高超的理想人物。
6:古之王天下者。亦为对于帝王或太后的极称。
wài
1:(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3:外表;仪表。
4:表面。
5: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6:外地;异乡。
7: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
8:指外廷臣僚。
9: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10:以外。
11:又如: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12:外来的。
13:又如: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14: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15: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
16:背离。
17:排斥。
18:抛弃。
19:另外;其他;别的。
20: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
wáng
1:(会意。本作“士”,是能独立任事的人,后加一横,表示在“士”之上,即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而帝 是天上的最高统治者。后“帝”、“王”同步降职,帝成了人间的皇帝,而“王”成了对臣子的最高封爵。本义:天子、君主)。
2: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
3:春秋时,楚、吴、越等诸侯国国君也开始称“王”,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普遍称“王”。
4:从秦代开始,天子改称“皇帝”,“王”便成了对贵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即诸侯王。
5:首领;同类中最突出者。
6:中国古代对祖父母的尊称。
7:姓。
wàng
1: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2:作皇帝,称王。
3:胜过。

内圣外王,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nèi shèng wài wáng)。abac式组合,内圣外王意思是:内圣外王是指在内修养达到圣人的境界,在外则能治理好国家和天下。形容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都达到极高的境界。 强调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的完美结合,追求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