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年不登的解释
形容连年歉收,粮食产量不足的情况。
出处
1.
《晋书·傅玄传》:“时比年不登,羌胡扰边,诏公卿会议,玄应对所问,陈事切直。”2.
出自《左传·昭公三年》:'比年不登,民不聊生。'寓意
提醒人们要重视农业生产和自然灾害对生活的巨大影响。
列子
1.
由于连年的干旱,村里比年不登,农民的生活十分困难。2.
听到比年不登的消息,大家都开始担心来年的生活。3.
因为比年不登,粮食价格上涨,许多家庭不得不节衣缩食。4.
比年不登使得村民们不得不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5.
比年不登让村里的老人们回忆起过去丰收的日子,感慨万千。比年不登的翻译
德语
jahr nach jahr schlechte Ernten
日语
年年凶作
法语
année après année de mauvaises récoltes
英语
year after year of poor harvests
比年不登的字意分解
bǐ
1:(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2:同本义。
3:连接,接近。
4:比较;考校,核对。
5:及,等到。
6:勾结;偏爱。
7:等同。
8:具备。
9: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10:接近;亲近。
11:密(与“稀”、“疏”相对)。
12:和谐。
13:皆,都,同等地。
14:连续,频频。
15:近来。
16:比起。
17:为;替。
18:及,等到。
19:姓。
nián
1:(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2:同本义。
3:又指一年的收成。
4:又。
5:时间单位。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约365又1/4太阳日的周期。
6:年节。
7:年纪,岁数。
8:寿命;一生的岁数。
9:用以指有关年节用的。
10:假借为“佞”。奸巧谄庾,花言巧语的人。
11:科举时代同科考中者互称。
12: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dēng
1:(象形。本义:上车)。
2:同本义。
3:升,上,从下而上。
4:进献。
5:增加。
6:成熟;丰收。
7:登记;记载。
8:成,引申为定。
9:谓科举考试中选。
10:蹲;呆。
11:又如:登东(解手。东:东圊,厕所);登坑(蹲茅坑)。
12:穿。
13:又如:登云履(法师做法术时穿的鞋);登上鞋。
14:上路,登程。
15:古代祭器名。
16:高。
17:即刻。

比年不登,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bǐ nián bù dēng)。abac式组合,比年不登意思是:形容连年歉收,粮食产量不足的情况。 提醒人们要重视农业生产和自然灾害对生活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