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以复加的解释
形容已经达到极点或极限,不能再增加或超过。
出处
1.
《左传·文公十七年》:“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汉书·王莽传下》:“且令万世之后无以复加也。”2.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有当者!'于是项王乃大呼,士皆应曰:'无以复加!''寓意
表达对某事物的极致评价或状态,强调不可超越的极限。
列子
1.
他对这部电影的喜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2.
她对这项运动的热情已经无以复加。3.
他对这道菜的评价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4.
他对这本书的赞美已经无以复加。5.
他对这个游戏的投入已经无以复加。6.
其便捷之法,殆~。 ★清·王韬《瀛壖杂志》无以复加的翻译
德语
unvergleichlich
日语
比類なき
法语
incomparable
英语
beyond compare
无以复加的字意分解
mó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wú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yǐ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3:使,令。
4:凭借;仗恃。
5:认为,以为。
6:做,从事。
7:原因,缘故。
8:无固定职业的人。
9:把,拿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10:依,按,凭 ——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11:在,于 ——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12:从,自,由 ——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13:因为,由于 ——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14:和,而 ——表示并列关系。
15:则,那么 ——表示条件关系。
16:才。
17:表目的或结果等。
18: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19: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20: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
fù
1:(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2:同本义。
3:引申为恢复。
4:回归,还原。
5:回答。
6:报复。
7:免除。
8:覆盖。引申为庇护。
9:又,再。中断再开始。
10:有里的衣服。即夹衣。
11:重复;繁复。
12:夹层。
13:重叠。
jiā
1:(会意。从力,从口。本义: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
2:同本义。
3:增加。
4:放在上面,加上。
5:施加;强加。
6:凌驾,侵凌。
7:表示程度,相当于“更加”,“愈加”。
8:益处;好处。
9:姓。

无以复加,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ú yǐ fù jiā)。abcd式组合,无以复加意思是:形容已经达到极点或极限,不能再增加或超过。 表达对某事物的极致评价或状态,强调不可超越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