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仪不类的解释
形容人的威严和举止与众不同,常用于形容某人的气度或风范与常人不一样。
出处
1.
《诗经·大雅·瞻卬》:“不吊不祥,威仪不类。”2.
出自《礼记·曲礼上》:'立则见威,坐则见仪,进退有度,威仪不类。'寓意
强调个人的独特气质和风范,鼓励人们追求卓越和与众不同。
列子
1.
在聚会上,他威仪不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2.
她的舞蹈表演威仪不类,令人赞叹。3.
他讲话时的威仪不类,让人感到一种独特的气质。4.
在比赛中,他的表现威仪不类,赢得了观众的喝彩。5.
她的穿着和举止威仪不类,显得非常优雅。6.
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人君,今废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协为帝。 ★《资治通鉴·汉纪·孝皇帝中平六年》威仪不类的翻译
德语
mit einer einzigartigen Würde und Anmut
日语
独特な威厳と優雅さを持って
法语
avec une dignité et une grâce uniques
英语
with a unique dignity and grace
威仪不类的字意分解
wēi
1:威力;威风。
2:尊严,威严。
3:虐害
4: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5:畏惧
6:震慑。
yí
1:(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2:同本义。
3:法度;礼法。
4:典范;表率。
5:礼仪。仪式;礼节。
6:仪仗。
7:礼物,馈赠给某人或单位的钱或物。
8:取法;效法。
9:拟想;推测;忖度。
10:匹配。
11: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lèi
1:(形声。从犬,頪(lèi)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
2:同本义。
3:又。
4:族类。
5:事例;条例。
6:缺点,毛病。
7:古祭名,祭天。
8:相似;像。
9:又。
10:类比;类推。
11:偏,不平。
12:大抵;大都。

威仪不类,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wēi yí bù lèi)。abac式组合,威仪不类意思是:形容人的威严和举止与众不同,常用于形容某人的气度或风范与常人不一样。 强调个人的独特气质和风范,鼓励人们追求卓越和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