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狼冠缨 chái láng guān yīng

abcd式
拼音chái láng guān yīng
注音ㄔㄞˊㄌㄤˊㄍㄨㄢˋㄧㄥ
繁体豺狼冠纓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豺狼冠缨的解释
形容凶恶残忍的人,常用于比喻那些表面上文雅,实际上心怀叵测的人。
出处

1.

唐·李白《古风·第十九》:“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描述项羽的部下如豺狼般凶恶。
寓意
提醒人们要警惕外表和善但心怀恶意的人,提倡诚信和正直。
列子

1.

他表面上彬彬有礼,实际上是个豺狼冠缨。

2.

这个骗子真是豺狼冠缨,专门欺骗老年人。

3.

她没想到自己的同事竟然是个豺狼冠缨,背后捅刀子。

4.

公司里那个总是笑脸迎人的经理,其实是个豺狼冠缨。

5.

他虽然长得帅气,但行为举止却像豺狼冠缨,让人感到害怕。

豺狼冠缨的翻译
德语
ein Wolf im Schafspelz
日语
羊の皮をかぶった狼
法语
un loup déguisé en agneau
英语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豺狼冠缨的字意分解
chái
1:(形声。从豸(zhì),才声。从“豸”,表示与野兽有关。本义:野兽名。形似犬而残猛如狼,俗名豺狗) 同本义。
2:按,一种野犬,比狼小,毛色较黄,胆子也较狼小,有时夜间成群猎食,但多半是单独或成对出猎,主要吃腐肉或小动物(如家禽)。
láng
1:(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2:同本义。
3:凶狠。
4:姓。
guān
1:(会意。从“冖”(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同本义。
3: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guàn
1:戴;戴帽子。
2: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3: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yīng
1:(形声。从糸,婴声。本义:系在脖子上的帽带)。
2:同本义。
3:套马的革带,驾车用。引申指绳索。
4:缠绕、系牵

豺狼冠缨,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chái láng guān yīng)。abcd式组合,豺狼冠缨意思是:形容凶恶残忍的人,常用于比喻那些表面上文雅,实际上心怀叵测的人。 提醒人们要警惕外表和善但心怀恶意的人,提倡诚信和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