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急继乏 zhōu jí jì fá

abcd式
拼音zhōu jí jì fá
注音ㄓㄡㄐㄧˊㄐㄧˋㄈㄚˊ
繁体周急繼乏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周急继乏的解释
形容周转资金短缺,急需补充的状况。
出处

1.

《三国志·魏书·任峻传》:“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2.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原句为:“周急继乏,常有赢余。”
寓意
提醒人们要合理规划资金,避免资金短缺带来的困境。
列子

1.

公司最近资金周转不灵,周急继乏,只能暂时停止扩张计划。

2.

小李的创业项目遇到资金困难,周急继乏,不得不向朋友借钱。

3.

家庭开支越来越大,周急继乏,迫使他们开始精打细算。

4.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周急继乏,只能通过贷款维持运营。

5.

疫情影响下,许多小商户周急继乏,纷纷寻求政府救助。

6.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任峻传》:“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信义见称。”

周急继乏的翻译
德语
Mangel an Geldmitteln
日语
資金不足
法语
manque de fonds
英语
short of funds
周急继乏的字意分解
zhōu
1:(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2:同本义。
3:稠密;紧密。
4:亲密,亲切,熟悉而情深。
5:周到,处处留意和体贴;周全;全面。
6:完备。
7:遍及;普遍。
8:诚,忠信。
9:周围。
10:拐角儿。
11:朝代名。
12: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南)。历史上称平王东迁以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共历三十四王,八百多年。
13:南北朝时,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国号周。史称北周。为隋所灭。
14:唐时,武则天临朝执政,改国号为周。
15:五代时,郭威继后汉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960年为宋所灭。
16:绕一圈,环绕。
17:保全。
18:周济;救济。
19:合,适合。
20:巩固。
21:保密。
22:(tiáo)调和,协调。
23:回。
24:“週”同“周”。
25:姓。
1:(形声。小篆字形,从心,及声。本义:狭窄)。
2:紧,紧缩。
3:急躁,着急。
4:迫切;紧急。
5:疾速;快捷;匆忙。
6:指声音急促。
7:着急;使焦虑。
8:以…为急,关切;赶快帮助。
9:重视。
10:急难,危急的事。
11:假期;休假。
1:同本义(把断了的丝接续上)。
2:继承。
3:随后;跟着。
4:挂,拴缚;系念。
5:子孙后代。
6:后援。
1:古代射礼唱靶者用以避箭的器具,其形略似屏风。
2:无功伏安,电抗性伏安单位。
3:假借为贬。物质财富短缺。
4:荒废;耽误。
5:疲乏;无力。
6:无能的,不中用的。

周急继乏,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ōu jí jì fá)。abcd式组合,周急继乏意思是:形容周转资金短缺,急需补充的状况。 提醒人们要合理规划资金,避免资金短缺带来的困境。